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鱼与熊掌,何妨兼得鱼与熊掌,何妨兼得 本期文艺家:张恩和,1936 年生,江西南昌人。1954 年考入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1958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198 3 年调中国社会科学院讨论生院,教授、博导,曾任该院图书馆首任馆长。中国作协会员。中国鲁迅讨论学会、中国郭沫若讨论学会等理事。参加编写高教部组织全国高校文科教材《中国现代文学史》(唐弢主编),1983 年应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文学卷》编写定稿组成员,1987 年参加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讨论所重点项目《中国文学大辞典》编纂并任现代文学部分主编。著有《鲁迅舊诗集解》((鲁迅诗词解析》《踏着鲁迅的脚印——鲁迅讨论论集》《鲁迅与许广平》《鲁迅与郭沫若比较论》《郁达夫讨论综论》《郭小川评传》《郁达夫小说欣赏》《周作人散文欣赏》等,出版有散文集《国门内外》《深山鹧鸪声》《灰羽随风》。1991 年开始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别津贴。 黄海飞(以下简称黄):张先生,您好!我受江西《创作评谭》杂志委托对您进行访谈。您的中国现代文学讨论,尤其是鲁迅讨论卓有成就与影响;学术讨论之余,您也写散文,出版了三本散文集;书法创作方面也有不俗成绩,出版有书法集,举办过个展。古人说,“鱼与熊掌,不可得兼”,在我看来,您的讨论与创作却二者兼而得之。我有幸和您同乡,都是江西人,希望通过这次专访介绍您的文学讨论、散文和书法创作,让家乡学子更好了解您,得到更多激励。我们就从您的文学讨论开始吧。 张恩和(以下简称张):我是 1936 年生人,18 岁到北京上大学,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是在南昌度过的。我今年 82 岁了,也算是“80 后”吧(笑),离家整 64 年。我只要有机会就会回老家看看,我是个很重乡情的人。 1953 年我在南昌高中毕业,以第一志愿考取武汉大学中文系,因为需要,留下到青年团南昌市委工作。第二年再高考,被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录用,开始了我与文学的结缘。北京师大中文系名师云集,一级教授就有三位:黎锦熙、钟敬文、黄药眠;还有刘盼遂、陆宗达、李长之、谭丕模、王古鲁、穆木天、叶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丁易等也都是一流学者。后来名满天下的启功先生那时还是副教授。加上那时学习风气浓厚,大学四年是我一生中过得最充实、获得知识最集中的时期。当时我虽不偏科,各科成绩都不错,但对中国古代文学更感兴趣。大二时写了一篇论《儒林外史》中“范进中举”的文章,是听李长之先生讲明清小说之后写的作业,得到李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