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鲁迅小说、金庸小说的谱系、形态与功能

鲁迅小说、金庸小说的谱系、形态与功能_第1页
1/3
鲁迅小说、金庸小说的谱系、形态与功能_第2页
2/3
鲁迅小说、金庸小说的谱系、形态与功能_第3页
3/3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鲁迅小说、金庸小说的谱系、形态与功能鲁迅小说、金庸小说的谱系、形态与功能 主持人语: 本期“聚焦”的四篇文章中,王祥的文章认为鲁迅与金庸是两个重要坐标 ,可以帮助我们在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谱系中,找到网络文学的自身定位和可用资源。王祥不仅选取了独特的角度,且在深度与广度上对当下的网络文学讨论做出了示范。此外三篇谈论的是网络文学批判,或者回顾网络文学批判的历史,或者剖析网络文学批判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呼吁建立网络文学的评价体系,均有真知灼见。相对于飞速前行的网络文学创作,网络文学批判难以并驾齐驱,观点往往滞后,鲜能提出前瞻的见解,提供有益的指导。网络文学批判如何跟上创作的步伐?这个问题令批判界焦虑。 在百年中国作家中,鲁迅是知识精英文学的代表,是良知与深思的标志,金庸是大众文学的代表,因为全球亿万读者追捧而“封神”。把鲁迅小说与金庸小说及其文学谱系进行比较讨论,把两座灯塔抵近照亮,可以发现,在愿望主题表达、情绪体验、启蒙思想的呈现、创作思维、神话-传奇故事形态再造、人格与情感教育等方面,具有许多饶有意味的异同,可以照亮许多被刻板认知所屏蔽之处。 网络文学是在百年中国文学的变迁中发生进展的,而鲁迅与金庸是两个重要坐标,可以帮助我们在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谱系中,找到网络文学的自身定位和可用资源。网络文学的兴盛,也为我们重新打量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为文学理论的再生提供了一个契机。这种定位寻找与理论再生,攸关网络文学——大众文艺的形态、功能认知和价值评判,应予重视。 一、愿望达成、情感体验效应、启蒙思想表达 鲁迅小说与金庸小说的愿望达成状态与情感体验效应具有显见的区别。 文学创作中,最为普适的创作方法是愿望达成创作方法,无论精英文学还是大众文学,主角的行为与结局通常都会荷载着作者或读者的愿望,并且都会达成这一愿望,从而表达其思想-情感倾向,满足读者的不同情感体验需求。 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但是大众文学与精英文学愿望达成的方式有所不同。大众文学通常是通过主角愿望达成,而“实现”作者与读者的愿望;精英文学却可能让作者(读者)的愿望与主角的愿望相分离,乃至用主角的悲剧性结局来实现作者(读者)的愿望,这就决定了作品的故事走向与情感调性的不同。 以金庸的《鹿鼎记》与鲁迅的《阿 Q 正传》相比较,可以清楚地呈现大众文学与精英文学愿望主题表达的异同。 《鹿鼎记》展现一个底层男性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鲁迅小说、金庸小说的谱系、形态与功能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