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黄河滩区迁建记:从水患村到幸福村

黄河滩区迁建记:从水患村到幸福村_第1页
1/6
黄河滩区迁建记:从水患村到幸福村_第2页
2/6
黄河滩区迁建记:从水患村到幸福村_第3页
3/6
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黄河滩区迁建记:从水患村到幸福村黄河滩区迁建记:从水患村到幸福村 丁爱波 鄄城县旧城镇的一处在建村台。 竹林村新貌 一栋黄色小楼坐落在长兴集乡竹林新村的文化广场旁,这是竹林新村村委会办公楼。楼内,社区卫生服务站、农家书屋等配套齐全,方圆几百米之内,幼儿园、小学、文化戏台等教育休闲设施一应俱全。 俯瞰竹林新村,可以看到,统一样式的两层楼房错落有致,水泥硬化过的街道平坦干净,家家户户都有一个门楼,门楼上镶嵌的瓷砖在阳光下闪闪发亮。 所有这些建筑都坐落在一个占地 800 余亩、高约 4 米的大型村台上。这个村台够大、够高,能够抵御黄河每秒 12370 立方米流量的洪水。 在竹林新村西边约 7 公里处,就是滚滚黄河。过去几百年间,人们在这里世代耕作,繁衍生息;可假如到了汛期,生活在这里则像一场噩梦,洪水淹没道路和庄稼,直冲进房屋…… “老一辈人说,住在滩区,就是被淹的命!”因为遭灾次数太多,村委会的刘湘泉对那些被淹的记忆已经有些模糊。“好像有一年洪水灌进了家里,屋里的锅碗瓢盆,顺着水流全都漂走了,庄稼几乎绝收。” “但是和住房比起来,庄稼绝收根本不算啥。”过去,竹林村村民建房都是各自为战,家家户户门前房台高筑,每户人家都是一座“孤岛”。这种村台经不住洪水冲刷,洪水一淹,地基就要动;地基一动,墙裂梁歪,住不了几年就得塌。在刘湘泉记忆中,从 10 岁开始,他就跟着父母一起拉土筑台,在以后的20 多年里,拉土从未间歇,工具从马车换成了拖拉机,但是遇到大雨天气,全家人仍是提心吊胆。 刘志华在竹林新村卫生室工作,如今的他生活安逸, 正房是一栋两层小楼,上下共有 6 个房间,宽敞透亮的客厅里放着沙发、电视、冰箱等家电用品,沿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街是两间配房,一间放杂物,一间作厨房。经历了筑台建房、雨冲房毁、打工重建的轮回,刘志华对眼前的生活格外珍惜。“现在有了卫生间,有了自来水,真没想到生活能这么好,城里人住的也不比我们吧。”在宽敞明亮的客厅内,刘志华抱着女儿笑着说。 竹林新村是菏泽黄河滩区迁建第一村。20XX 年,东明县争取亚行贷款和省财政资金,开展建设村台试点,尝试通过整村搬迁,解决滩区群众安居问题,包括竹林村在内的 5 个自然村、5100 多村民被纳入试点。 20XX 年,整村搬迁之后,不仅便捷了生活,而且极大地便利了农业生产。过去,耕作半径过长一直困扰着竹林村的人。在竹林村老址,有居民家中距...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黄河滩区迁建记:从水患村到幸福村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