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校财务业务外包的探索摘要:近年来,伴随着教学和科研任务的不断增加,高校面临的外部压力和内部需求与人力资源现状之间的矛盾日趋激化。在此背景下,引进业务外包管理模式,用专业化的人力资源解决高校人力不足的问题不失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文章探讨了在高校中推行财务业务外包的适用范围和有利条件,并针对主要风险点给出了相应的控制措施。关键词:业务外包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业务外包也称资源外包,是指借助于专业化分工优势,整合外部优秀资源将日常经营中的部分业务剥离出来,委托给外界的专业服务机构或其他经济组织完成的经营行为,以实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效果。一、高校财务核算业务外包的适用范围和有利条件(一)适用范围高校财务业务外包具体操作时,应结合自身实际,明确业务可以划分为哪些阶段,确定期望借助业务外包实现的目标,并由此确定业务外包的内容、划分外包业务的范围。在划分时,应当注意业务性质,将重要性低、重复性强、需要占用大量时间和人力来完成的部分作为外包业务进行处理。高校财务业务主要由预算管理、经费管理、会计核算、结算、决算等五大环节组成,其中工作量大、业务压力亟需得到缓解的部分主要是教学、科研、行政等经费的报销,属于核算业务。可以将这部分业务相对独立出来,采取外包形式予以消化。(二)有利条件1.核算业务标准化程度高。各类核算业务都形成了标准化的业务处理方法主要体现在会计核算业务标准化和流程标准化两个方面,可以按照会计科目将核算业务细分为不同类型,每类业务均可生成具有标准格式的核算管理规定。有利于组织开展培训,明确相关责任的归属,为业务外包成果的验收和考核提供参考标准。2.风险可控。高校可事先确定业务外包各环节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分别制订应对措施,综合运用招标外包单位,签订合同、流程控制,后期稽核等手段,化解和转移风险,将业务外包可能存在的风险控制在合理的水平内。3.系统支持条件较为成熟。高校财务管理信息系统易于上手操作,系统稳定性高,数据安全性得到保障,为业务外包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前提条件。在实行了上预约报销制度的高校中,与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相契合的约系统有助于简化核算业务,大大简化报销流程,节约处理单个业务所占用的时间,提高工作效率。二、高校财务核算业务外包的主要操作环节按照《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3号――业务外包》的规定,外包的基本流程分为八个环节,分别是制定实施方案、审核批准、选择供应商、签订合同、组织实施、业务外包过程的管理、验收、会计控制。高校在制订外包实施方案并进行审核批准时,应当进行集体决策,按审批流程报批后执行。学校总会计师或分管会计工作的负责人应参与业务外包的决策对于拟选择的方案,应进行可行性论证,提交分管校领导审核后,由校财经领导小组或校长办公会集体决策通过。高校在选择外包单位时,应当采取招投标方式,在公平竞争的前提下,对外包单位的资质进行严格的审查,并综合业务水准、行业评价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虑,询价并择优确定最终承包方。高校在与承包方签订外包业务合同时,需要明确外包业务的内容和范围、双方权利和义务、服务和质量标准、费用结算标准和违约责任等事项,并将高校的外包业务涉及需要保密的部分作为保密事项,在合同中予以注明,以弱化业务外包可能带来的风险。高校在实施业务外包时,应事先明确高校与外包方各自需要投入的人力资源、硬件、软件条件等,并达成一致。外包人员正式上岗前,应当先接受全面培训,以确保工作效果满足高校财务部门的要求。在操作层面上,应当制定严格的业务操作流程、单据传递流程,如有可能,应尽量借助信息化手段把流程嵌入财务业务处理过程中,减少可能由人为操作带来的舞弊风险。在对外包业务进行管理时,高校应当保证整个外包业务过程处于持续的监控之下,及时就业务流程及可能产生的问题与外包方进行沟通,建立有效的沟通反馈机制。在外包合同绦型瓯虾螅高校应及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制订标准对外包业务进行绩效评价,在总结外包业务的成果的基础上对外包业务的流程和主要环节进行优化,以备将来使用。在会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