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立德树人出发 如何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 《教育部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于3 月30 日正式印发,这份文件中有个词引人关注:核心素养体系―― 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明确学生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关爱、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 同时,经过多年教育改革,素质教育成效显著,但“与立德树人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主要表现在,“重智轻德,单纯追求分数和升学率,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为薄弱”。 具体到课程领域,体现为“高校、中小 学课程目 标 有机 衔 接 不 够 ,部分学科 内 容 交 叉 重复 ,课程教材 的系统 性 、适应性 不 强; 与课程改革相 适应的考 试 招 生、评 价 制 度 不 配 套 ,制 约 着 教学改革的全面推 进 ;教师 育人意识 和能力有待 加强,课程资 源 开 发利 用 不 足 ,支 撑 保 障 课程改革的机 制 不 健 全”。 教育要回 应发展的难 题 和挑 战 ,必须 有新的应对 措 施 。 构 建 核心素养体系便 是 试 图 从顶 层 设 计 上 解 决 这些 难 题 。它 的构建 “使 学生发展的素养要求更加系统 、更加连 贯 ”,重点 要解 决 两 个问 题 ,“一是 把 对 学生德智体美 全面发展总 体要求和社会主义 核心价值观的有关内容具体化、细化,转化为具体的品格和能力要求,进而贯穿到各学段,融合到各学科,最后体现在学生身上,深入回答‘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二是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况提供评判依据,引导教育教学评价从单纯考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部基础教育二司司长郑富芝介绍。 核心素养体系的构建,成为顺应国际教育改革趋势,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 强调跨学科,更重视综合素养 何为核心素养?它与过去我们所强调的知识、技能等是什么关系? 核心素养是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杭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张华教授认为,核心素养不是只适用于特 定 情 境 、特 定 学科或 特 定 人群 的特 殊 素养,而是适用于一 切 情 境 和所有人的普 遍 素养,这 就 是“ 核心”的含 义 。 在个 体终 身发展过程 中 ,每 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