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建立良好师幼关系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不是单纯的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事务性的关系,而是带有明显的情感性特征,在教师与幼儿的交互作用中,教师的诚实以及对幼儿的尊重与细心照顾对于幼儿安全感、自信心的发展以及童年期对事物的积极探索都是必不可少的。还有研究者发现,师幼关系与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以及他们对自己的行为与学业成绩的期待有密切关系,幼儿学业的好坏取决于他们的社会性技能与自信,而这两方面与师幼间的互动、幼儿对教师的情感以及教师对自身与幼儿关系的洞察力密切相关。那么我们该如何去建立良好的师幼关系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点入手:一.要信任幼儿。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在常规的培养教师要充分表现对孩子的信任,要相信孩子能自觉遵守规则,让孩子感受老师对自己的信任,从而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例如:当孩子进行绘画活动时,我会在活动前就提要求:请小朋友在活动后主动自觉整理用具,谁能不需要老师提醒主动整理的,就可以去玩滑梯。在孩子整理过程中老师不再给予提醒,只是在观察有哪些孩子在做,之后我就请这些小朋友自己到操场去玩滑梯,当然我也估计过这样是否安全,那时我们的教室在靠操场的二楼,能看到孩子玩滑梯,但我不会一直看着他们,主要是管好留在教室里的其他孩子。当我把自己对他们的信任放在孩子面前时,就连平时调皮的孩子也觉得一定要管好自己,我“”对他们说: 你们整理得特别棒,奖励你们自己下去玩。 哈,那时他们的样子在其他孩子看来真是神气极了!我请他们一个个排好队伍,并请一位小朋友当组长,有监督和上报的权限,要求轻轻走下楼,不能奔跑,在看到我发出的信号后就要马上回来。这样充分信任孩子的方法非常有效。我在楼上看,孩子们真的整齐而安静地排队下楼。听到指令后马上回来。但这样没有老师带领下的活动时间不能太长,一般在 10 分钟之内。第二,这样的奖励方式应该是奖励少数人,让这些少数者成为多数者的榜样,激发多数人去努力争取这样的机会。在中大班幼儿常规的培养中,老师还应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而不是所有的事情都由老师来规定。因为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特别是到了幼中、幼大班,孩子已经开始有了自己对事情的看法,如果老师只是一味的把成人对孩子的要求强加给他们,并不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所以,在培养孩子常规上,对待年龄大一些的孩子教师可以发挥孩子的自主权,由他们来制定一些班里的常规要求。女口,在玩具区游戏时,我会和孩子们一起玩,在这个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