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世界主要碳交易市场交易机制及中国碳交易体系1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1.总论在信息传播如此发达的时代,碳市场或多或少曾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她依旧是神奇而遥远的存在。由于现行国际规则限制、中国的进展阶段限制和当前全球碳市场结构等因素的影响,碳市场还远远没有进展为成熟市场。全球碳市场从 能够忽略不计的市场价值进展到 1386.95 亿美元的年市场价值,与之对应,中国碳市场从 底几乎没有交易额的情况逐步进展为以几何倍数增长,到当前每年几十亿美元的市值。随着碳市场在中国的迅速进展,了解世界主要碳交易市场,建立中国自身的碳交易体系显得尤为重要。碳市场的出现基于低碳经济模式中以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为目的的实行的排放权制度及其它碳排放指标量化体系。碳市场是专门针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从而促进低碳进展而出现的全新市场,2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它是将碳排放权及减排措施实现的温室气体减排效应科学量化成为指标后的指标交易市场[1]。科斯(Coase)的交易费用理论是排放权交易建立的理论基石,碳交易遵循科斯的一般商品交易定理。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的排放综合治理会给企业造成成本差异,这种差异能够用单位碳排放当量的交易价值来衡量,充当一般等价物,因此碳交易就具有了交换和价值功能,进一步就有了货币的功能,从性质上讲碳交易就是一种碳货币。一方面,来自不同项目和企业产生的减排量能够进入碳金融市场进行交易,另一方面,碳货币的实施过程中能够被开发成标准的金融工具,甚至期权、期货等金融衍生工具[2]。《京都议定书》包括 28 个条款和两个附件。对发达国家规定了有约束力的量化减排义务,具体内容为: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在 — 内,应将二氧化碳等六种气体减排量在 1990 年基础上32024 年 4 月 19 日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平均削减 5%。同时为每一发达国家规定了具体的减排任务。京都议定书还出台了三种境外减排的灵活机制:一是联合履约;二是清洁进展机制;三是排放交易,允许发达国家之间转让温室气体减排量,在某些国家同意和能够承担更多减排义务的情况下,另一国家便能够承担较少的减排义务,甚至增加其排放[3]。中国作为经济转型国家,经过参加清洁进展机制参加到国际碳交易体系中。气候变化变化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 11 月 26 日,中国政府宣布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决定到 2024 年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