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国唐宋时期制茶方法与现代制茶工艺一、 唐代的制茶方法如欲窥中国制茶技术演进的全貌, 从历代的茶书探究, 即可得一完整的概念。唐朝以前因无专论的茶书, 关于茶的总总, 约只限于文人的吟咏, 而对其基本认识则文献阙阙, 故难以考证汉、 魏、 六朝制法究为如何? , 不过由茶经第七章茶的逸事中, 摘录北魏张揖所着广雅一文曰: 「荆巴之间, 采茶叶为饼状……。」由此可得知唐以前即做成饼状的团茶, 这应是不会错的, 至茶经出, 即将制茶的器具及方法著书立论, 承先启后, 公诸社会, 后人欲讨论茶史、 茶事, 均首推茶经, 原因即在此。对于制茶过程及使用器具, 陆羽分二、 三两章分别说明, 而团茶的制造方法陆羽则分采、 蒸、 捣, 拍、 焙穿、 藏等七步骤。并列如下: 采茶茶叶的采摘约在二、 三月间, 若遇雨天或晴时多云的阴天都不采, 一定等到晴天才可摘采, 茶芽的选择, 以茶树上端长得挺拔的嫩叶为佳。好品质的茶树多野生于奇岩峭壁上, 为了采得佳茗, 常常要跋山涉水, 承受体力的劳累。那时又无采茶工人, 茶师一般是自己背着茶笼上山采茶, 神异记中曾记载茶人虞洪入山采茶, 遇到仙人丹丘子指引佳茗产地, 并求以茶祀之的故事。蒸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采回鲜叶放在木制或瓦制的甑牛( 蒸笼) 甑又放在釜上, 釜中加水置于鼍上, 蒸笼内摆放一层竹皮做成的箄, 茶菁平摊其上;蒸熟后将箄取出即可。捣茶茶菁既已蒸熟, 趁其未凉前, 尽速放入杵臼中捣烂, 捣得愈细愈好, 之后将茶泥倒入茶模, 模一般为铁制, 木模则较不常见, 模子有圆、 方或花形, 因此团茶的形状有很多种。拍茶茶模下置檐布( 檐是褶文很细, 表面光滑的绸布) 檐下放石承( 受台) , 承一半埋入土中, 使模固定而不滑动。茶泥倾入模后须加以拍击, 使其结构紧密坚实不留有缝隙, 等茶完全凝固, 拉起檐布即可轻易取出, 然后更换下一批凝固的团茶, 水份并未干燥, 先置庄莉( 竹篓) 上透干。焙茶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团茶水份若未干, 易发霉, 难以存藏故须焙干以利收藏。掠干后的团茶, 先用棨( 锥刀) 挖洞, 再用竹扑将已干的茶穴打通, 最后用一根细竹棒将一块块的团茶串起来, 放在棚( 木架) 上焙干。焙炉掘地二尺深, 宽二尺半, 长一丈, 上有低墙。焙茶的木架高一尺, 分上、 下二棚, 半干的团茶放在下棚, 全干燥后则移到上棚。穿茶焙干的团茶分斤两贯串, 如中国古代的铜钱中有圆孔或方孔, 可用线贯穿成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