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产品研发管理体系模式演变 自 20 世纪 50 年代末开始, 西方国家的 R&D 管理模式几经演变, 当前已经进入第四代研发时代, 这一变革推动了发达国家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当前中国企业的 R&D 管理还处于不断进展阶段, 深圳高新技术企业的实践证明, 讨论并借鉴西方先进 R&D 管理模式, 建立以市场为导向, 以企业为主体, 以 R&D为战略手段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 是提高中国企业 R&D 水平和产业竞争力的重要经验。 一、 西方 R&D 管理模式的演变及其特征 根据开发环境以及组织和运作原则, 美国学者菲利普 A·劳赛尔、 卡马尔 N·萨德和塔马拉 J·埃里克森把 R&D 管理划分为三个时代。 1.第一代研发: 直觉型(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60 年代初) 20 世纪 30-50 年代, 西方发达国家由于技术、 资金等资源丰富, 加之政府的慷慨支持与投入, 许多公司实施了所谓的”希望策略”, 即雇佣高素 质的科学家、 工程师, 为她们提供最好的设备、 最优的工作环境、 足够的讨论自由, 希望她们能够独立地制造新产品、 新工艺, 从而制造具有商业意义的成果——收益或市场份额。在此背景下, 第一代 R&D 管理模式诞生了, 即由科学家来组织管理, 经过她们对讨论项目的确定、 实施, 产生的重大科研成果或产品突破, 为企业带来可观的利润收益。最成功的案例是 1939 年 Do Pont公司的化学家 Wallace Carothers 领导的科研组意外地制造了尼龙, 在后来的50 年里, 尼龙为 Do Pont 赢得 200 亿-250 亿美元的利润。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在第一代研发管理中, R&D 主体并没有明确意识到作为”项目”的研发意义, 对这类项目成功后会产生怎样的影响也无充分的估量、 或实行预先的措施。因此, R&D 目标十分模糊, 对 R&D 的理解可谓”宿命论”的。其基本特征是: R&D 主体具有独立性、 自主性, 公司的技术未来很大程度上由 R&D 部门单独决定, 管理者很少提供指导意见, 有时甚至根本不知道 R&D 的进展情况。这是一种缺乏规划和管理, 无战略框架的”放任式”管理。因此, 第一代研发也可称”直觉型”R&D 管理模式。 2.第二代研发: 目标型(20 世纪 60 年代至 80 年代末) 二战结束后, 世界经济、 政治格局发生了急剧变化, 工业化进程加快了市场体系的形成, 企业之间竞争加剧, 资金、 技术等各类资源愈来愈稀缺。企业经营者认识到必须有效地进行 R&D 管理, 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