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24年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VIP免费

2024年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第1页
1/17
2024年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第2页
2/17
2024年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_第3页
3/17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ﻫ作者:赵慧臣王玥ﻫ来源:《中国电化教育》2014年第04期摘要:梳理我国思维可视化的研究,反思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的优势、不足,展望思维可视化研究的未来发展,可以为研究者开展思维可视化研究提供参考,为教师进行思维可视化教学提供指导。统计中国知网上自2003年至2013年的相关论文,可以发现: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日期活跃,研究内容涵盖宏观理论探讨和具体学科应用,研究对象包括幼儿、中学生、大学生和企业人员,研究方式表现为理论研究、实践研究和综合研究,研究问题关注如何应用可视化工具提高学生认知、思维。反思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可以发现:较多关注处于形式运算阶段的学生;注重实证研究,缺乏应用评价研究;多局限于理科,文科有待拓展;多注重思维提高,少关注思维评价;教学应用的时间较短,长期效果有待检验。面向现实需要,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将注重思维可视化理论与实践的深层次结合,关注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可视化,探索不同学科思维可视化教学的共性与个性,开展教师思维可视化教学培训,专家、教师和学生形成思维可视化教学设计的共同体。关键词:思维可视化;视觉认知;知识可视化;元分析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中,教师和学生往往较多关注问题的答案,而忽视了生成答案的思维方法和过程。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掌握的只是片面的、表层的知识。当知识应用的情景发生变化时,学生由于思维能力的不足,便难以适应。因此,提高教学效能的关键并不在于知识的机械重复,而在挖掘与呈现知识背后的思维规律,并引导学生加以掌握和应用。一、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的状况思维的过程往往是不可见的,需用图示的方式把其展示出来。这要求人们运用一系列可视化技术,把看不见的思维过程以可视化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即思维可视化(ThinkingVisualization),以有利于高效地记忆、理解和应用知识。(一)应用状况从教学实践来说,“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成立了思维训练研究中心,举办运用思维规律提”升师生学习力研讨会和三届全国思维教学高级研修班,具体包括理论探讨(思维教学、学习力及其关系)、实践研究(直接思维教学、融合式思维教学的课堂实践研讨)和师资培训(运用思维工具提升师生学习力)3个分主题。华东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成立了思维可视化教学实验中心,建立了思维可视化专题网站(http://www.mmql.org);提出了包含理念、技术、操作、控制、评价五个层面和资源支持平台的思维可视化教学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不同级别的教师培训。由于相关研究机构的培训推广和广大教师的实践应用,全国已有近100所中“”小学应用思维可视化技术进行课程改革。在国外,思维可视化训练也引起人们重视,并开展了培训活动。例如,瑞士卢加诺大学知识可视化领域的学者MartinJ.Eppler博士在2013年在全球范围内进行了视觉思维训练,参与人员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哥伦比亚的首都波哥大、到保加利亚的首都索非亚、秘鲁的首都利马和挪威首都奥斯陆。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二)研究进展“”“”国外研究主要侧重于思维可视化的工具和方法两个方面。在工具方面,心理学家诺瓦克提出了概念图(ConceptMap)技术;日本管理大师石川馨发明了因果图)等。在方法方面,20世纪60年代英国心理学家东尼·博赞(TonyBuzan)发明了思维导图作为高效的笔记形式,英国剑桥大学的爱德华·德·“”波诺博士开发了德波诺思维训练体系,日本七田真博士开展基于图像记忆功能开发的右脑教育,瑞士学者RalphLengler和MartinEppler2005“”年构建可视化方法周期表(APeriodicTableofVisualizationMethods),分析了可视化学习中的两种思维形式:会聚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国内学者不仅从宏观角度探讨思维可视化对教师教学和学生认知的影响,而且还结合具体学科设计思维可视化教学模式。在思维可视化对教学影响方面,许燕讨论了思维可视化工具支持学习的优势和应用策略,提出思维可视化工具对学习者提高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发展逻辑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有着较大帮助[1]。...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2024年我国思维可视化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