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家渠市设施园艺业发展现状及分析赖军臣(一)生产基地、标准化、品牌创建及生产经营情况1、101团:截止2012年共建立256座温室和650个暖棚,拥有100吨贮藏窖30个,2000吨保鲜库1个,主要生产茄果类、叶菜类、瓜菜类和豆类蔬菜,60%的大棚亩产值达到1万元。取得无公害蔬菜产地认证1个,产品认证2个;绿色食品认证有2个产品。注册了“农鑫园”、“双渠”、“通古”等商标,成立了新疆五家渠双渠蔬菜果品有限公司,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经验模式,主要从事蔬菜种植、初级加工包装、贮藏、配送及销售服务,是六师第一家以蔬菜基地建设为平台主要经营蔬菜的专业公司。2、102团:目前,有温室60座,暖棚40座,主要种植西红柿、辣椒。今年投入872万元,在建温室82座,暖棚118座。3、103团:现有40座温室,主要种植番茄、辣椒、反季节甜瓜。4、生产经营特点:(1)农户自行经营和蔬菜种植比重高。我师设施园艺发展以家庭作坊的农户经营为主,经营人数主要在2人以下,设施农业生产的组织化和专业化程度不高。从种植品种看,以单纯的设施蔬菜为主,蔬菜又以常规茄果类和叶菜类为主,设施园艺瓜果、特色设施种植、种植和养殖结合的模式较少。(2)销售市场以所在地为中心覆盖周边。从销售市场看,目前各设施农业经营户的设施农产品销售市场以本团和周边团场为主的居多,其次是附近的北园春蔬菜批发市场,选择疆内其他地州蔬菜批发市场和“疆外”国内市场的较少,市场占有份额有限。(3)销售渠道以自主销售和商贩上门收购为主。从销售渠道看,各团设施农业的销售渠道以自行销售和商贩收购为主,设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比较单一,市场流通体系尚不健全,抵御市场价格波动的能力较弱。(二)成本效益情况据国家统计局兵团调查总队2011年调查,师市设施园艺业亩均成本在2500元~3500元之间,亩均纯收入处于4000元以下的较低水平(低于兄弟师)。全兵团239个调查户中,亩均纯收入10000元以下占的77.8%,亩均纯收入在10000~20000元之间,占17.6%;纯收入超过20000元,占2.1%。亩均纯收入较低的多种植低端叶菜类,亩均纯收入较高的户则大多种植高端特色果蔬且从事全年设施生产,户均经营3个设施大棚,户均经营设施面积3.27亩,户均纯收入33270元,总体上职工从事设施园艺业的亩收益还处于较低水平。一、存在的问题分析(一)蔬菜种植品种杂,规模小,区域优势尚未充分发挥设施蔬菜生产集约化、规模化程度低、农户自选品种、自主育苗、生产、销售比例大,没有统一的管理和组织协调。特别是在育苗中,各师基本采用日光温室+营养土的传统育苗方式。师市冬季寒冷,光照不稳定,培育壮苗难度大,而传统育苗方式占地多,能耗高,苗质差,劳动强度大,育苗风险大,技术水平参差不齐,缺乏专业化分工,规模种植水平低,这种状况将制约设施产业的快速发展。品种结构方面,品种多,面积小,优势主导产品不明显,特别是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和加工品种少,规模效益未发挥出来。目前主要以设施蔬菜为主,蔬菜又以常规茄果类和叶菜类为主,大众菜占80%~90%,而高档果菜和新特菜仅占10%~20%左右。普通菜市场价格低,不占优势,而设施园艺瓜果、花卉、特色设施种植经济效益相对较高,但是规模又偏小。总体上设施园艺的总量小、集约化程度低、种植品种更新和扩展慢,导致经济效益普遍不高,直接影响到职工对种植温室大棚蔬菜的积极性。目前,我市设施园艺业吸纳土地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能力有限,尚未形成一个成熟的生产模式,还没有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带动效应有限,生产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二)设施园艺技术标准和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尚不完善师、团虽有农业技术推广体系,但缺少专门从事蔬菜栽培专业技术推广队伍,同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设施农业示范推广基地,设施农业科技投入不足,缺少适合于本地温室大棚蔬菜生产的规范的管理技术,配套栽培技术研究滞后,蔬菜生产模式单一,常规技术缺乏有利的技术指导,国内外先进的高科技项目和技术没有得到有效的示范和推广,使得设施农业发展水平难以提高。设施农业对品种、栽植、管理的技术要求高,职工掌握设施生产技术难度大,对提高生产积极性有一定的影响。现行设施园艺技术标准较为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