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油背啊! 最后一门啦 - 1 - 动物生理学主观题 一、名词解释 离体实验:将器官或细胞从体内分离出来,在一定实验条件下进行的研究。 绝对不应期:在组织兴奋后的一段时期,不论再受到多大的刺激,都不能再引起兴奋,兴奋性降低到0.(由动作电位的除极化 0期开始到复极化 3期) 窦性节律:由窦房结为起搏点的心脏节律性活动。 不感蒸发:又称不显汗。指体液的水分直接透出皮肤和粘膜表面,在未聚成明显水滴前蒸发掉的散热形式。 胸内压:胸内压又称胸膜内压,是指脏层胸膜与壁层胸膜之间的潜在腔(即胸膜腔)内的压力。在整个呼吸周期中,它始终低于大气压,故亦称“胸内负压”。 渗透性利尿:由于小管液溶质浓度升高,在血浆、肾小球滤液和肾小管腔液中形成高渗透压,阻止肾小管对原尿的重吸收,尿量增多。如糖尿病患者的多尿现象。 负反馈:在闭环控制系统中,受控部分发出的反馈信息抑制控制部分的活动,使其活动减弱,这种反馈称为负反馈。 稳态:在正常生理情况下,内环境的理化性质只在很小的范围内发生变动。 血压:指血管内的血液对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也即压强。 突触:神经元之间相互接触形成的可传递信息的特殊结构称为突触。 神经分泌:具有神经细胞结构和机能的细胞分泌激素(不包括由神经末梢分泌的乙酰胆硷或去甲肾上腺等递质)的现象,称神经分泌。 时间肺活量:(FEV,用力呼气量)在一定时间内所能呼出的气体量。最大吸气后以最快速度呼气,第1、2、3秒末呼出气量占肺活量的百分数。 血清:血液凝固后 1-2小时,血块发生回缩,同时析出淡黄色的液体,称为血清。 静息电位:细胞安静状态下(未受到刺激)的膜内外的电位差。 生理性止血:小血管损伤后血液流出,数分钟后出血自行停止的现象。(过程:A 损伤小血管收缩 B 血小板止血栓形成,初步止血 C 血凝—不溶性纤维蛋白原形成,牢固血栓形成。) 神经递质: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引致信息从突触前传递到突触后的一些化学物质。 激素:由内分泌腺或散在内分泌细胞所分泌的高效能的生物活性物质,经组织液或血液传递而发挥其调节作用,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激素。 肾糖阈:指不出现尿糖的最高血糖浓度。其范围可为 160-180mg/100ml(正常为 80-120 mg/100ml)。 脑肠肽:在 CNS和消化道双重分布的神经肽,如胃泌素等。 第二信使:细胞外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