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案例南街小学马向莉有人作过这样的比喻:孩子的心田是一块奇怪的土地,你播下思想的种子,就会获得行为的收获;你播下行为的种子,就会获得习惯的收获;你播下习惯的种子,就会获得品德的收获;你播下品德的种子,就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我真切地感受到比喻的精妙。现代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育是什么,往简单方面说,只须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因此,班主任往往十分重视养成教育。班级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土壤,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组织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一个良好的班风与学风的形成,是与班主任善于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分不开的。在养成教育中,班主任要十分重视班级育人环境的建设。因为班级育人环境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健康成长,影响学生文明行为的养成。我充分利用现有的环境条件,因地制宜,美化班级,办好班级板报,设置图书角,搞好班级环境卫生,不断提高精神文明程度,"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学生在舒适、安静、优美的班级环境中学习,情操得以陶冶,心灵得以净化,使班级环境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起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感染作用。良好的习惯是生活方式健康的表现,有利于自己形成良好的品德,有利于自己身心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文明。反之,不良的习惯、恶习是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表现,是品德不好表现,这不仅有害于自己的身心发展,也有害于社会的文明。由此,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是全社会关注的话题,教师责无旁贻。案例:浪新雨,女,十岁,四年级三班学生,做事散漫,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坐不了多长时间就晃动椅子;注意力不集中,东张西望;上课被叫起来回答总说:“老师我还没想好”。做作业时,经常拖拉;星期一检查作业时她总是左掏右找,然后说作业忘带了,通常在下午才能把作业拿过来。后来据家长反应,该同学的书包每次都是由家长来整理。评析:浪新雨同学的主要特征表现为:1、学习、做事不注意细节、粗心大意。2、做事时难以集中精力。3、对别人的讲话经常似听非听。4、经常不能完全按要求做事。5、经常很难安排好日常学习和生活。6、经常不愿意或回避那些需要用脑的事情。7、经常丢一些常用的东西。8、经常容易因无关刺激而分心。9、经常忘事。方法:首先对于她忘带作业的情况,我找来了家长,并告诉他们,孩子已经四年级了,有一定的自理能力,所以完全可以放开手让她自己去做。当她再次忘记自己收拾书包而在周一早上忘带作业时,我罚她将周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