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高职工技能素质的浅析企业的“企”字,如果去掉上面的“人”字,就是“止”字,止就是一切都停止了。因此,在企业中人是核心,是根本。企业职工的技能素质、知识水平等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企业的综合实力与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因此,提高职工技能素质是新时期工会工作的重要任务。一、转变观念,树立新意识1.树立企业人才新意识。企业必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重视技术工人的重要价值,改善用人机制,把人才管理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真心实意地依靠职工办企业,制定对技术工人政治上关心、精神上鼓励、生活上帮助、物质上激励的具体措施。要把职工技术培训作为企业走向市场、深化改革、转换经营机制的重要措施来抓,把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营造高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氛围。2.树立职工教育新意识。企业职工教育要实现由学历教育、文凭教育和应急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提高职工的业务素质、科学文化素质、道德修养等。实现全员教育,摒弃高等学历职工干部化的做法,加强对普通工人的专业技术教育和基础知识教育。实行终身教育,使教育贯穿于职工的整个职业生涯,满足职工在职或脱产的进修、岗位培训、轮训等。3.树立职工成才新意识。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企业的先进典型,特别是平凡岗位的成才者,引导广大职工奋发向上,竞争成才,破除“岗位成才无用论”、“成才神秘论”等,大力提倡职工“精一门、会两门、学三门”,促使更多职工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去学技术、钻业务,激励职工知难而进,发奋图强,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技能素质。二、强化培训,探索新举措1.创新培训的内容。根据生产需要、岗位需求、职工意愿和实际情况,以新工艺、新技术、新信息、新知识、新方法应用等为重点,开展不同层次、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培训并把培训成果应用于企业经济建设。同时要善于运用网络、远程教育等现代化教育培训手段,突出培训内容的新颖性、培训方式的专题性、培训项目的实用性、培训方法的灵活性、培训目标的针对性,实现培训内容的创新。2.创新培训的形式。充分发挥企业培养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正确处理好企业发展与培养技能人才的关系,开展企业需求与技术工人职业发展相结合的培训工作。要结合企业实际,创新培训方式,推广并完善“导师制”、名师带徒、诀窍绝技传授、首席工人制、技能带头人制等做法;完善培训相关政策,整合培训教育资源,推进技能培训扎实有效开展。突出针对性,坚持基础培训与岗位培训实用技能培训与急需技术培训、就业培训与创业培训相结合;突出培训的实效性,开展订单式培训、定向式培训、上岗资格培训。提高培训质量,采取实效性措施,在计划安排、师资配备、教材选编、组织实施及考核评比等环节严格把关。由工会、人力资源部、安监处负总责,制定职工安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强化源头管理,选聘一批具有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员兼任培训教师。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趋势、行为和企业发展对职工技能人才的需求,创新培训方式,以讲习班、研究班、专题技术讲座、专门技术技能课、专项技能项目点评分析等方式对职工进行规范、科学、有效的培训。三、搭建平台,完善新机制1.搭建“劳动竞赛”的练兵平台。突出抓好各专业、各单位、各岗位、各工种的劳动竞赛。转变劳动竞赛的形式,由过去的追求数量型向知识型、技术型转变;由单一型、形式型向多样性、内涵型转变;由工会单独组织向工会牵头、各教育培训部门、技术部门共同配合转变;坚持长远任务竞赛与阶段性生产任务竞赛相结合、上级竞赛与本企业竞赛相结合、个人竞赛与班组竞赛相结合。通过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劳动竞赛,不断激发广大职工的学习热情,努力提高自身技能素质。2.搭建“评聘技师”的竞争平台。工人技师是对一名职工技能素质的肯定,是职工群众的优秀代表。让更多的技术工人脱颖而出,评聘为技师,是全面提升职工技能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工会要积极配合人力资源部在抓好培训的同时,及时发现具有丰富生产实践经验和高超技艺,能够独立解决本工种生产操作中关键问题,在技术比武、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