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地球概况及地质作用一、是非题1. 接近地球中心的物质密度比较小。()2. 地球内部压力随着埋藏深度增大而增大。()3. 地壳运动是由外力地质作用引起的。()4. 内力地质作用与外力地质作用都是独立进行的。()5. 在同一纬度上,大陆上的重力值一般比海面上小。()6. 因为地心处重力值为零,所以地心处压力值也为零。()7. 地球内部物质密度随深度增加呈直线型增加。()8. 某地磁倾角为正值,则该地必位于北半球。()9. 某地磁偏角为东偏4°, 在进行磁偏角校正时,应在所测方位角值上加这个偏值。()10. 磁场强度的垂直分量在赤道上趋于零,在两极处最大。()11. 磁场强度的水平分量在两极处最小,在赤道上最大。()12. 地球上获得太阳辐射能最多的部位是赤道。()13. 在同一热源情况下,热导率小的地区地温梯度较大。()14. 岩石的热导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15. 地壳以下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升高的规律称地热增温率。()16. 地壳与地幔合在一起又被称为岩石圈。()17. 软流圈的物质全部处于熔融状态。()18. 陆壳下的莫霍面深度随地面高程的增加而增加。()19. 地磁轴与地理轴的夹角称磁偏角。()20. 变质作用可以完全抹掉原岩的特征。()21. 变质作用最终可导致岩石熔化和形成新的岩浆。()22. 重结晶作用不能改变岩石原来的矿物成分。()23. 接触变质作用常常影响到大面积的地壳岩石发生变质。()24. 区域变质作用的变质程度表现出水平与垂直方向上都有变化。()25. 石灰岩经变质作用后只能变成大理岩。()26. 片岩、片麻岩是地壳遭受强烈构造运动的见证。()27. 高温、高压和强烈剪切作用是引起变质作用的最主要因素。()28.P 波和 S 波的速度随岩石物理性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29. 地球上没有一块地方完全没有地震活动。()30. 地表每个地方发生地震的可能性都完全相同。()31. 地震的震级可以通过地震仪记录的P 波和 S 波的震幅计算出来。()32. 大多数地震都是浅源地震。()33. 深源地震总是与洋中脊相伴随。()34. 浅源地震的烈度总是比深源地震的烈度要大。()35. 在任何条件下震级大的比震级小的地震烈度要大。()36. 地震的震中分布可以告诉我们岩石圈活动的有关信息。()37. 我国南北地震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38. 我国地震预测预防中总结出的“小震闹、大震到”的“规律”是普遍规律。()39. 上世纪七十年代我国强震频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