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的中医护理体会【摘要】目的观察中医护理对冠心病患者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冠心病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总结所给予的中医护理措施。结果本组中显效21例,有效25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3.88%。结论有效的中医护理可以提高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关键词】冠心病;中医;护理体会【中图分类号】R54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15.01..0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atheroscleroticHeartDisease)简称为冠心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进而引起血管腔狭窄或闭塞不通,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一种心脏疾病[1],属于临床中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具有发病急、反复发作、症状重等特点,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严重地威胁着我国人民的健康和生命。冠心病属于中医学“胸痹”、“胸痹心痛”、“真心痛”等病证范畴,其病因病机特点是病因多样,虚实夹杂,本虚标实[2]。针对冠心病患者除给予积极的综合治疗外,尚需配合积极的护理措施,对改善病情和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医护理方法具有独特的优势,现将笔者对冠心病患者49例实施的中医护理方法及体会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回顾性分析我院心病科于2014年1月~2014年10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9例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8例,女21例,年龄49~72岁,平均年龄58.3岁,病程3~12年,平均病程7.5年,合并症情况:高血压病19例,高脂血症18例,2型糖尿病10例,肥胖症4例,心律失常2例,慢性肾脏病3例,肝功能异常1例。1.2治疗方法全部患者入院后,依据患者的具体病情,给予积极对症治疗,包括休息,避免劳累,扩冠、改善心肌供血、缓解心绞痛等,降血压、降血脂、控制血糖及心律失常,保护肝功能和肾功能,依据辨证论治结果,给予不同功效的中药汤剂口服,以及中医外治疗法,如中药足浴法、穴位按摩、穴位贴敷、刮痧、艾灸等。2护理方法2.1生活起居护理中医学认为“适寒暑”、“安居处”,即是指人们应根据四季气候的变化而相应的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保持一个合适的生活环境,这对于冠心病患者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护士首先应为患者营造一个舒适的病房环境,注意病房温度的调节应适度,不可过高或过低,维持一定的湿度,保持空气流通、新鲜,减少不必要的探视,保持病房及周围安静,使患者能有足够的休息和睡眠时间,定期为患者更换床单、被褥,保持整洁、干净,定期为病房消毒,避免发生院内感染;其次,应指导患者注意与气候的变化相适应,如在冬季,应注意增添衣物,防寒保暖,而在夏季,应注意预防中暑,春秋二季则避免外受风邪、燥邪侵袭等而引起病情的加重;帮助患者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注意早睡早起(或适当晚起),保证有足够的睡眠,适当进行合理的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促进气血运行,不长时间的看报、看电视、操作电脑或手机等;最后,应保持定期排便的习惯,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可给予通腑泻下剂,同时注意在外出应随身携带急救药物,如硝酸甘油片、硝苯地平片、丹参滴丸、麝香保心丸等等。2.2情志护理由于冠心病患者病程长,并发症多,急性发作时症状重,需要坚持长期的治疗,经济负担较大,因此易使本病患者产生一些不良心理情绪,如紧张、恐惧、焦虑、悲观甚至抑郁等[3],“情志牵挂,良药难医”,不良心理的存在给冠心病的治疗造成了困难,因此需要护士给予积极的中医情志护理。护士应注意与患者沟通和交流,为患者讲解有关冠心病的知识,包括病因、诱发因素、治疗药物、注意事项等,使其对疾病有一个客观和全面的了解,能力以正确的态度面对疾病,注意了解和掌握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给予积极的情志疏导,如忧愁、思虑患者,可为其讲解喜闻乐见的事情,或讲幽默、笑话等,发挥“以情胜情”的作用;注意多给与患者安慰、鼓励、支持和帮助,逐步消除患者的不良心理,缓解其精神压力,同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的配合治疗和护理工作。2.3饮食护理饮食是冠心病患者需要重视的主要问题之一,同时可对病情的改善具有重要的作用[2]。由于冠心病患者同时可并发多种疾病,因此饮食需要兼顾多个方面,冠心病患者饮食的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