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摘要]在现今教学中教育技术的应用已是一种趋势。现代教育技术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方便,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摆脱了时间、空间等所带来的麻烦,较大程度地激发了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科学概念建构的实效性。[关键词]现代化教育技术;科学;运用在不久前,笔者有幸参加省里组织的“关于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运用”这一主题教育研讨活动。观摩了几节有关教育技术主题的展示课,并聆听了有关专家深度主题的讲座。后期又对教育技术进行了一定的学习、整理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了实践,对其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及意义有了一些粗浅的认知。一、现代教育技术的相关定义(一)现代教育技术的含义提到现代教育技术,经常容易被误认为只是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中,或者是对简单的信息技术和教育理论的叠加。早在1994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发表的西尔斯与里奇的合著《教育技术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中就已经对教育技术有了较为完善的定义:“现代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教育技术是需要教育者通过创造、使用、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以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的研究和实践。(二)现代教育技术常见类型、手段现今,课堂教学中常见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很多,但是相对较为常见、运用较广的主要有以下几类。常用资源:相关音像资源,演示工具有多媒体一体机、实物投影、电子白板等,信息获取工具有手持式技术、数码设备、电脑、移动设备等,交流、分享平台有QQ、微信、网站、博客等,其他包括信息化教学评价软件、云平台之类的概念解读等。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一)正确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的运用对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很多人存在一定的误区,觉得追求设备的购置、软件的开发才是运用教育技术。事实上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运用,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帮助学生开展科学探究、建构科学概念。小学生年龄小,基本上处于形象思维阶段,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实物教材的同时,教师需要做的则是利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形、声、色等多种感官的刺激,以及直接生动的演示,为学生创设愉快的学习情境,提高求知欲望,让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参与进来。培养学生正确的认知方法,能通过发现、探究等方法构建真正属于自己的知识框架和体系。(二)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的价值对小学科学教学而言,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相比存在一定的优势。将现代教育技术运用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小学科学教育活动中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方式,进一步优化了小学科学的教学过程,起到促进与推动作用。1.可以解决课堂教学中时间、空间、设备等带来的困境在小学科学教学内容中,有不少教学内容往往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往往会遇到部分探究活动开展效果不佳甚至无法开展的尴尬局面。例如“植物的一生”“动物的生命周期”“种子的萌发”等教学内容,一节课就40分钟,很多现象是无法在课堂中观察到的,需要学生课外进行观察、记录。此时,教师可以借助数码相机等设备进行记录和传输。比如在观察种子萌发时,可以让学生对种子萌发的全过程进行记录。学生可以将学习成果上传至个人或班级的网络空间进行展示,也可以借助白板多媒体设备的热点进行同步传输,学生可以对种子萌发的不同阶段状态进行呈现。2.可以帮助教师突破教学重难点小学科学课堂教学最基本的要求是紧紧围绕教材的重难点展开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严格抓住教学的重难点,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入分析。例如对于电子白板等多媒体演示工具的使用。多媒体技术是目前使用最为频繁、领域最广的一种现代化教育设备,具有多样性、集成性、交互性、控制性等特点,对于小学科学的教学具有较强的作用性。真正的现代化教育技术则是根据每一堂课程的三维目标、教学重难点适时地使用多媒体设备。例如在六年级《宇宙》单元中,很多教学内容是非常抽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