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至第五章 一、 主要名词和概念: 一. 1. 植物细胞全能性:植物体的每一个具有完整细胞核的细胞都具有该物种全部遗传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发育成为完整植物体的潜在能力。 2. 脱分化:将已分化的不分裂的静止细胞放在培养基上培养后,细胞重新进去分裂状态,一个成熟细胞转变为分生状态的过程。 3. 再分化:经脱分化的组织或细胞在一定的培养条件下可转变为各种不同的细胞类型,形成完整植株的过程。 4. 器官发生途径:由外植体或愈伤组织诱导形成不定根或不定芽,再获得再生植株的方法 5. 体细胞胚胎发生途径:在组织培养中起源于一个非合子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胚胎发育过程,形成具有双极性的胚状结构而发育成再生植株的途径。 6. 外植体:由活体植物体上切去下来的,用于组织培养的各种接种材料。包括各种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等。 7. 褐化现象:指在外植体诱导初分化或再分化过程中,自身组织从表面想培养基释放褐色物质以至培养基逐渐变成褐色,外植体也随之进一步变褐而死亡的现象。 8. 看护培养:利用活跃生长的愈伤组织来看护单个细胞,使其持续分裂和增殖的培养方法。 9. 分批培养;把细胞分散在一定容积的培养基中培养,当培养物增值到一定量时,转接继代,建立起单细胞培养物。 10. 连续培养:利用特质的培养容器进行大规模细胞培养的一种培养方式。 11. 体细胞杂交:使分离出来的不同亲本的原生质体,在人工控制条件下,相互融合成一体,形成杂种细胞,并进一步发育成杂种植株的技术。 12. 雄核发育:在适宜的离体培养条件下,花粉(小孢子)的发育可偏离活体时的正常发育转向孢子体发育,经胚状体途径或器官发生途径形成完整植株。 13. 雌核发育:以未受精子房或胚珠为外植体诱导单倍体的方法。 14. 非整倍体:生物体的核内染色体数不是染色体基数整数倍,而发生个别染色体数目增减的生物体。 15. 代换系:生物体的染色体被异源种属染色体所代换的品系。 16. 易位系: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在非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上,具有发生染色体易位的品种。 17. 附加系:将同种或异种的染色体导入受体中,叫做染色体附加。具有附加染色体的品种或品系叫附加系。 18. 限制生长保存:改变培养物生长的外界环境条件,限制离体保存材料的生长速度,使细胞生长至最小限度,但不死亡,从而达到延长继代培养的目的。 19. 超低温保存:指在-80℃(干冰温度)至-196℃(液氮温度)甚至更低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