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判断题 1.“因材施教、教亦多术”反映了孟子的教育思想。( √ ) 2.《论语》是“四书”之一。( √ ) 3.荀子提出“性善论”,充分肯定和强调了教育的作用。( X ) 4.至圣是孔子,亚圣是孟子,他们合称孔孟。( √ ) 5.“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说明荀子认为学生获得知识技能,不取决于愚与敏,如果能不懈努力,就一定能学有所成。( √ ) 6.《论语》是一部对话体散文。( X ) 7.孟子以“人性恶”为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来阐述了教育的内容、目标、作用以及任务。( X ) 8.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学记》。( √ ) 9.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荀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X ) 10.因材施教是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 √ ) 11.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大学》( X ) 12.荀子否定道德先验论,肯定人之善是后天环境与教育的产物,论述了环境对人成长的作用,强调人的主观努力,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因素。( √ ) 13.《论语》反映了儒家学派创始人——孟子的政治思想、学术思想和教育思想,是儒家最重要的经典。( X ) 14.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是启发诱导。( √ ) 15.孟子告诫学生:“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这说明有为者必须坚持到底,不能半途而废。( √ ) 16.“教学相长”,“循序渐进”等教学原则最早出自《论语》。( X ) 17.荀子把教学或学习过程具体化为闻、见、知、行四个环节。( √ ) 18.孔子是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 X ) 19.“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这说明了知识和道德是一个不断积累和提高的过程。( √ ) 20.《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是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和政治行动的儒家经典著作。( √ ) 二、单选题1 1.“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里的“庠序”指的是( B ) A.官府 B.学校 C.家庭 D.社会 2.“学而优则仕”概括了( A )关于教育目的的主张。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3.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 C ) A.《论语》 B.《师说》 C.《学记》 D.《孟子》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