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指导纲要 加强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对于提高中小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质,增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刚要(2010-2020年)》、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4]8号),大力推进中小学文明礼仪教育工作,制定本纲要。 一、指导思想 中小学开展文明礼仪教育,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吸收借鉴世界有益文明成果,遵循中小学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全面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修养,为他们文明生活、幸福成长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 ,结 合 学生的生活实际,科学规划教育内 容 ,使 各 阶 段 教育内 容 互相 衔 接 、循序 渐 进,改进教育教学方 法 ,寓 教于乐 ,增强文明礼仪教育的针 对性 和实效 性 。 (二)坚持知 行 统一。在 教育学生学习 文明礼仪知 识 的同 时 ,引导学生在 生活中不 断 体验 和感 悟 ,并 主动 践 行 ,把文明礼仪要求 内 化为个 人修养和行 为习 惯 。 (三)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文明礼仪教育,不仅需要学校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同时还需要社会和家庭等各方面力量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和良好氛围,实现教育的最佳效果。 三、目标任务 (一)总目标 让学生知道中国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让学生懂得文明礼仪是当代公民必备的基本素质,是做人的基本要求。让学生了解文明礼仪的基本内容,懂得文明礼仪是个人文化、艺术、道德、思想等修养的表现形式,是人们完善自我、与人交往的行为规范与准则。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谈吐、举止、服饰等个人礼仪,以及在家庭、校园、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领域的交往礼仪,养成文明礼貌的行为习惯,做优雅大方、豁达乐观、明礼诚信的合格公民。 (二)分 目标 小 学: 重 在培 养学生良好文明习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礼貌、礼节 规范,在学习、生活实践 中初 步 养成讲 文明、讲 卫 生、讲 秩 序 、讲公德的良好习惯。 初 中: 在培 养学生养成文明习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