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第八章 道德范畴 第一节 义务 一、义务范畴的涵义 (一)一般意义上的界定P215 (二)伦理学意义上P216 二、义务范畴的社会基础 (一)义务范畴根源于现实的社会关系P216 (二)道德义务内容的社会性和阶级性P217 1、剥削阶级用普遍的、先验的形式来掩盖他们的阶级目的,体现了对义务的欺骗性和虚伪性。 2、无产阶级与剥削阶级道德义务的本质区别P217 (三)只有从社会意义上才能了解对自身的义务 马克思主义伦理学认为从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上来理解对自身的义务,最终解决了社会义务和自身义务的冲突问题。 三、道德义务的特点 (一)道德义务不同谋求个人权利相对应。 1、义务一般与权利相对应。P218 2、道德义务的特殊性。 (二)道德义务是一种自觉自愿履行的义务。 2 第二节 良心与名誉 名誉是外在呼声,是人们相互的、外部的道德评价,是自己对他人和他人对自己的行为的道德评价;反之,良心是内在心声,是每个人自身内部的道德评价,是自己对自己的行为的道德评价。良心的主要问题是它的来源:一个人怎样才能有良心。名誉的主要问题是它的价值:一个人应该追求怎样的名誉? 一、良心与名誉的概念 (一)良心 良心是个十分复杂难解的概念。在汉语中,“良”涵义为“善”、“好”:“良,善也。”“心”涵义为“心理”、“思想”、“意识”:“古人以为心是思维器官,故把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情况、感情等都说做心。”因此,“良”与“心”合为一个词,也就是关于好、善的心理、思想、意识,亦即道德价值意识。在西方语言中,良心是conscience(英语)、 conscience morale(法语 )、 Gewissen(德语)、 conscientia(拉丁语)。 它们的前缀con-\、 Ge-都是“共同”、“一起”的意思;而后半部分的词“-science、 -w issen、 -scientia”都是“知”、“知识”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共识”、“共同知晓”之意;进而引申为一种特殊的共识:道德评价、道德价值意识。费尔巴哈说:“良心是从知识导源而来的,或者说与知识有密切的关系,但它不意味着一般的知识,而意味特种的特殊部类的知识,即那种与我们的道德行为,与我们的善或恶的心情和行为有关的知识。” 可见,从词源上看,不论中西,良心都道德价值意识、道德评价的意思。那么,能否说这就是良心概念的定义?很多人都把良心的这种词源含义当作良心概念的定义,因而也就把良心与个人道德价值意识完全等同起来。究其实,良心固然都是个人道德价值意识;个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