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差生转化构建和谐班集体每个班级都会有几个差生,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成绩不好,或者说思想道德败坏,和优等生相对的对一群特殊学生特殊的定位。当然,只从以上方面定位差生的说法过于笼统,是学习基础差,学习成绩差,还是学习态度差,学习方法差?是思想品德素质差等等,不一而足。“差生”,对于不同的学生群体,教师是应该好好斟酌,了解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让差生有所转化,拯救我们的孩子,拯救我们的教育。一、正确定位,尊严第一投身于教育一线的教育工作者都面对一个很实在的问题,这样的现状就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理,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很多。在农村,甚至有的学校一个班级在考试中没有一个及格人数也不足为奇。只是有的教育管理者和教师不愿意也不敢把这样的现状放在桌面上来谈这个问题罢了。因为要脸面!作为教育工作者,不可能因为要面子我们就回避这个的问题,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还是要放在首位。在教育教学中对差生的定位。就是不要轻易就把一个学生定位差生。作为教师,只有善待自己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教好他们,热爱他们。如果教师首先的心态没有放在一个合理恰当的位置,一开始就用一种否定的观点去审视学生,总是用消极的思维去内心给自己的学生扣上“差生”的帽子。这样不仅会让很多差生不能从差生的队伍中脱离出来,更为严重的是还会让很多原本不差的学生也被教师的消极、错误的定位强拉进差生的行列中来。从学生的心理来看,把他定位差生就算是在笨的学生也知道他在班上的斤两,这样的学生可能从此就认为自己反正是差生,老师、同学也不会看得起我,学不学业就一个样。对学生的自尊打击甚大,尊严全无,从此厌学、逃课、不写作业、进网吧等等诸如此类就成了家常便饭。久而久之,教师还理所当然地发出:世上无马的感叹!二、正视差生,永不放弃老师的职责就是教育学生,学生的学习成绩好坏直接影响老师的声誉,与教学的水平高低,学生在学校学习,老师在学校实施教导,有的学生从学习成绩看是个“差生”,但从思想品德看说不定倒是个“优生”。另外,所谓“差生”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他是必然要发生变化的,或则越变越差,或则由“差”变好。关键则是我们的工作能否打开他的心灵之门,激发起他成才的欲望,从而由“差”向好的方面转变。有的学生思想纯正、品德优良,但学习成绩却长期处于班级和年级的尾部;有的学生学习成绩不错,但在思想品德行为规范方面却很有欠缺,屡犯校纪校规,惹事生非,有的学生则思想品德和学习成绩皆不错,但身体却奇差,稍有不慎,便增添不少麻烦;还有的学生身体挺棒,品德和学习成绩都很差,所谓“双差生”,当然这样的学生是极少数,也应是教师工作的重点。作为教师就是要相信自己的学生,教师应该抱的心态是教师的心里永远没有差生,所谓的差生只不过是还没有醒悟过来成绩稍微欠佳和优秀学生还有那么一点差距的学生群体而已。在这个层面来说,教师更要做的工作是找到着这类学生实际差距,造成这些差距的原因,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施差生转化的方案。让差生树立自信,热爱学习,也逐渐进入优生之列,拯救我们的孩子。三、宽严相济,因材施教。所谓宽严相济就是该宽则宽,该严则严,宽中有严,严中有宽,宽严结合。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达到宽严相济与因材施教的合理配合。从宽来说,就是对我们所谓的差生要多关心,给予爱和忠诚。对学生在思想教育、行为规范方面要求要严,但在处理某些具体问题又要宽以待人,不能“一棍子打死’。摆正自己与学生的位置,要认识到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同时教师又是以学生为报务对象的,即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的任务不仅是教知识,讲道理,更是为促使学生成才,成人而创造条件。要让学生相信你,愿意你为他服务,你就必须坚持一个“诚”字,以诚待人,以诚取信。只要你诚心诚意地去为学生服务,并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即使“冰山”也会被你融化的。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但一般说来,教师的爱的“甘露”洒向那些聪明伶俐成绩好的学生比较多,洒向那些学习成绩差、行为规范差的学生则比较少。我认为“差生”更需要“爱”;较之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