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课文科附加题之材料概括分析题历年江苏高考文科附加材料概括分析题汇编总结:命题方向和规律•归纳——筛选,整合针对题目要求,从观点确认、原因分析、策略分析等方面概括•分析——解释词语或者句子的多层含义;•鉴赏——句段中使用的艺术手法;或者使用材料中表现手法分析相关文学作品。•方向1:就某种现象分析存在问题;提出解决方案。牵涉由表及里的分析;注意方案的针对性•方向2:文学评论类文本例题1•慢词长调是中晚唐以来就在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俗曲,是配合当时新兴音乐歌唱的里巷俗歌。《花间集》所收的是诗客曲子词,这些诗人文士所写的词,大半都是小令。小令的格式与诗比较接近,因此诗人文士插手写词后,习惯于写小令。而且,诗人文士常常自己觉得比较高雅,而慢词长调当时是流行于市井之间的,所以,他们不肯去写慢词长调。慢词长调的填写,要配合音乐的曲谱,它的格律要求更加严格,不像五七言的字句那么简单。因此,一般的诗人文士也不能为。柳永的出现就像一座里程碑。他的创作突破了小令的范畴,而以慢词长调为主。写慢词长调就要铺排,铺展开来叙述,就不能够只以一个重点的感发为主。它不像欧阳修的词,也不像李后主的词,也不像冯延巳的词。他们是在语言文字之外,有很高深的意境、境界,教你去联想想象。柳永的长调呢?因为铺陈,就好像都明白地说出来了,没有可发挥的余地。所以有些文人诗客评价柳永词浅俗,比如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就批评柳词:“唯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值得注意的是,柳永所写的相思离别之情,不再是女子的口吻,而是从一个客子身份来写,他开创性地选取高远的景物,并在词作中融入了自己的追寻和感受,这是柳永词最大的特色。(选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有删改)例题1•慢词长调是中晚唐以来就在社会上流传的一些俗曲,是配合当时新兴音乐歌唱的里巷俗歌。《花间集》所收的是诗客曲子词,这些诗人文士所写的词,大半都是小令。小令的格式与诗比较接近,因此诗人文士插手写词后,习惯于写小令。/而且,诗人文士常常自己觉得比较高雅,而慢词长调当时是流行于市井之间的,所以,他们不肯去写慢词长调。/慢词长调的填写,要配合音乐的曲谱,它的格律要求更加严格,不像五七言的字句那么简单。因此,一般的诗人文士也不能为。/\\柳永的出现就像一座里程碑。他的创作突破了小令的范畴,而以慢词长调为主。写慢词长调就要铺排,铺展开来叙述,就不能够只以一个重点的感发为主。它不像欧阳修的词,也不像李后主的词,也不像冯延巳的词。他们是在语言文字之外,有很高深的意境、境界,教你去联想想象。柳永的长调呢?因为铺陈,就好像都明白地说出来了,没有可发挥的余地。所以有些文人诗客评价柳永词浅俗,比如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就批评柳词:“唯是浅近卑俗,自成一体,不知书者尤好之。”\\值得注意的是,柳永所写的相思离别之情,不再是女子的口吻,而是从一个客子身份来写,他开创性地选取高远的景物,并在词作中融入了自己的追寻和感受,这是柳永词最大的特色。\\(选自叶嘉莹《唐宋词十七讲》,有删改)•24.文中说柳永之前诗人文士不写慢词长调的原因有哪些?请加以概括。(3分)•由于格式与诗接近,诗人文士插手写词习惯写小令;慢词长调是市井流行,诗人文士自认高雅,不屑写;慢词长调对音乐和格律要求更高,一般诗人文士不会写。(一点1分)【合理分层,找准答题区域,然后摘抄或概括】•25.请具体解释“里程碑”一词在文中的含义。(6分)•比喻的手法【功能义,1分】,里程碑比喻柳永在词创作史上的重要意义或重大突破【表层义,1分】。形式上,柳永开拓了慢词长调的创作,采用铺排的方式写作(2分)。内容上,柳永以男子口吻写离别相思,选取高远的景物,融入自身的感受(2分)【依据文本内容,抓住表层义中的关键词“重要意义”和“重大突破”,解释概念的深层义】。•26.你是否同意王灼在《碧鸡漫志》中对柳词“浅近卑俗”的评价,试以《雨霖铃》为例分析说明。(6分)•同意。柳词以慢词长调为主,就要使用铺排的手法,没有了联想想象的余地【选文中的依据】,所以“浅近卑俗”(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