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类别:学位课程非学位课程3.教学队伍情况3-1人员构成(含外聘/兼职教师)3-2教学队伍整本结构教学队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师资配置情况(含辅导教师或实验、实训教师与学生的比例)知识结构:教师队伍中 4 名教师所学专业涵盖物理教育、理论物理、生物物理等学科专业,不仅具有较扎实的物理教育基础,而且符合学科交叉和前沿性的要求,知识结构合理。年龄结构:4 名老师年龄在 35-45 岁之间,其中 2 名老师为 40 以下的青年教师,2 名老师在 40 以上,是一支既充满活力又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学缘结构:4 名老师毕业于二所不同的院校,其中 2 位老师毕业于师范院校,具有较强的教育研究基础,另 1 位老师毕业于综合性大学,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背景,课程负责人在美国留学多年,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师资配置:课程负责人和主讲教师均参加实践教学环节,均衡配置教学各环节的师资力量,吏师生比例达到较合理的水平。理论课的师生比例为 1:30,专题讨论课的师生比例为 1:20,实验课的师生比例为 1:10。3-3教学改革与研究近五年来教学改革、教学研究成果及其解决的问题(不超过十项)教学改革1、改革课程体系: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按统一框架进行建设和教学,按照学生专业特点,在理论物理课程体系内,设置具有学科特色的实验进行教学。2、改革教学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将方法,工具、内容和媒体通过交织的形式,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提高教学的效能和质量,3、课题组教师申请多个教改项目,并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成果。教学研究成果1、毛细现象的谐振子模型,广西物理,1/2,2006。2、毛细作用的变分法理论,大学物理,2/4,2009。*学缘结构:即学缘构成,这里指本教学队伍中,从不同学校或科研单位取得相同(或相近)学历(或学位)的人的比例。4.课程描述4-1 本课程校内发展的主要历史沿革,含开设时间,开设轮次,课程属性,授课对象,是否获得过荣誉称号(如国家精品课程、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等),课堂平均教学规模,留学生比例。《大学物理》是我校为本科生设置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在我校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作为一门基础课程《大学物理》的每次调整、改革和建设,都融入学校教学改革的整体环境。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大学物理从教育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进行了不断的改革。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建立了一套较为完整的、行之有效的农业院校大学物理教学体系。1、1984~1990 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