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属于化学反应原理范畴。在初中已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的一些知识,在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中,还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系统深入地再学习。《化学课程标准》对“化学能与热能”的内容标准是: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通过生成、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根据课程标准,在此只需要笼统地将化学反应中吸收或放出能量的原因归结为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高低。教科书这样的编排也符合化学学科的逻辑顺序,学生的认识顺序和心理发展顺序。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关于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侧重讨论化学能向热能的转化,主要考虑其应用的广泛性和学习的阶段性。选材上尽量将化学原理与实验、实例相结合,对化学概念或术语采用直接使用或叙述含义而不下定义的方式出现,以降低学习的难度,同时注意与学生经验、社会发展、高新技术、化学史实相联系。能源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息息相关。本节通过对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探讨,使学生感悟到化学反应在人类利用能源的历史过程中充当的关键角色,初步树立起科学的能源观,形成将化学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学能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做出合理的判断。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本册教科书中第一章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中学到了化学键。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发生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既然有了化学能的变化,到底是释放能量还是吸收能量,通过初中学过的“质量守恒定律”进一步的引出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最后学习“能量守恒定律”。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有感知到理解,具体到抽象。学生能够有意义的接受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在新旧知识时间建立了桥梁,正是“现行组织者”的教学论思想的体现。三、学法指导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符合新课标改革的核心理念——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化学能与热能在生活中很常见的现象,比如用天然气煮饭,引导学生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与化学联系起来,如何提高能量的转化率和利用率。本节课主要以实验为主,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化学键)去学习新的知识,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有了认知冲突,然后产生兴趣学习化学能与热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增强直观性和趣味性使学生真切的感到化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在资源匮乏的当代社会,要学会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本节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第二课时: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综上所述,采用“创设情境回顾知识实验探究得出结论”的指导原则,采用“演示—观察法”和“实验—探究法”进行教学。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化学键的断裂要吸收能量,化学键的形成要放出热量;感性的认识一个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过程与方法:通过活动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在体验科学的探究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化学能与热能的学习,了解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人类文明发展的贡献。认识到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意识、节约资源的社会责任感。五、教学重难点重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以及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重大意义。难点:从本质上(微观结构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第一课时:化学能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引言】能源与材料、信息一起被称为现代社会发展的三大支柱。人类文明始于用火——热能的使用,现代社会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在影响全球经济和生活的各种因素中,能源居于首位。【多媒体展示】一张鸡蛋的图片【提问】同学们在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