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肌梗死合并脑出血时抗心肌梗死合并脑出血时抗凝药物的应用凝药物的应用文献阅读主题文献阅读主题•抗凝治疗是临床上重要的治疗方案之一,尤其是在各种血栓栓塞性疾病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有些患者在短时间内罹患心肌梗死和脑出血两种疾病,此时的抗凝药物该怎么选择?分类分类•合并患有心肌梗死和脑出血两种疾病的一般根据发病的先后分两种情况:•1、脑心综合征•2、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脑出血并发症11、脑心综合征参考文献、脑心综合征参考文献1、付宇.急性脑病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进展[J].新疆医学,2013,43(12):85-86,90.2、刘佳,邵建屏,朱华,俞朝晖,1例脑出血合并心肌梗死患者的药学监护,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14,11(3):167-169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304.4、谢小兵,赵博熙,邱强等,38例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心肌梗死的临床诊断与救治分析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25(1):101-10211、脑心综合征、脑心综合征•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继发心血管功能障碍,出现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可继发心血管功能障碍,出现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力类似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的症状,常伴有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改变,衰竭的症状,常伴有心电图及心肌酶学的改变,称为脑心综合征。称为脑心综合征。•脑心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有:神经功能损伤、脑心综合征的主要发病机制有:神经功能损伤、中枢轴系调节功能障碍、内分泌调节系统紊乱以中枢轴系调节功能障碍、内分泌调节系统紊乱以及人为因素,如过度脱水引起电解质失衡、出入及人为因素,如过度脱水引起电解质失衡、出入量失衡增加心脏负荷、止血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量失衡增加心脏负荷、止血药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等均可引起心脏损害态等均可引起心脏损害。11、脑心综合征、脑心综合征•因脑出血入院的患者,治疗期间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根据相关指南迅速启动抗血小板治疗,首选阿司匹林,对阿司匹林过敏或胃肠道疾病不能耐受者可选氯吡格雷,同时还应使用低分子肝素抗凝,必要时行PCI术(I,A)。支架植入患者还需服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12个月(I,C)。患者处于脑出血急性期为抗凝禁忌证,且与脑出血止血治疗上存在矛盾,暂不予以抗栓治疗和PCI术。予以硝酸甘油静脉泵入,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扩冠,呋塞米联合螺内酯利尿,曲美他嗪、左卡尼汀营养心肌等对症治疗。•目前,研究认为急性脑血管病并发脑心综合征与多种因素相关,其中之一是脑损伤过程中应用脱水剂导致电解质紊乱、血液浓缩等引发心脏疾病。有研究认为不恰当的使用甘露醇、止血与抗凝血药物会加重心脏损害。11、脑心综合征、脑心综合征•脑出血合并心肌梗死因为是出血性疾病合并栓塞性疾患,在治疗上是相互矛盾的,要采取相互兼顾的治疗方法。•应用硝酸酯类药物滴注,可使部分患者的梗死面积缩小,还可降低发病时和再灌注时心室颤动的发生率,也有缓解冠状动脉痉挛,减轻胸痛和降血压的作用。但有严重的室性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特别是有相对血容量不足低血压或休克时,应避免应用硝酸脂类药物。对合并出现严重心功能衰竭患者要进行综合的抗心衰处理。对合并严重心律失常如室速患者可使用利多卡因,一般在胺碘酮无效时使用,但不作为预防性用药,因此药已被证实可增加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β受体阻滞剂能降低心率及血压,从而降低心肌耗氧量,与硝酸脂类药物联用效果更佳。但有哮喘史、低血压、心动过慢、房室传导异常、严重心功能不全及严重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等不适宜使用β受体阻滞剂。•若患者出现窦性心动过缓或Ⅱ度Ⅰ型房室传导阻滞,可用阿托品。有青光眼或前列腺增生的患者禁用。•如果阿托品不能纠正严重的心动过缓,可用异丙肾上腺素或考虑置入临时起搏电极。还有本组病例中有4例首发表现为MI者进行冠脉内支架术。22、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脑出血参考、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脑出血参考文献文献1、苏春霞,成功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并发脑出血1例,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6,(56)3:112492、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