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工程硕士培育方案电子工程系1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电子工程系工程硕士生培育方案( 1999.12 修订) 本修订稿适用于 98 年以来( 含 98 年) 入学的工程硕士生一、 培育目标 工程硕士生分为二种情况: 一是来源厂矿、 企业或工程建设基地, 具有三年以上工龄的本科毕业生, 入学时已明确是”进校不离岗”的委托、 定向培育工程类型硕士生, 培育过程中突出工程类型特点, 毕业后回厂矿企业工作( 一类生源) ; 二是有志于从事工程技术应届本科毕业生, 招生条件没有特别要求, 主要是在培育过程中, 特别是在论文选题和论文工作中, 结合工程和生产建设实际进行培育。毕业后在知识结构、 能力结构和思想素养方面能较好地适应厂矿等部门工作的要求( 二类生源) 。 工程类型硕士生应达到的目标是: ①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热爱祖国, 品德良好, 有较强的事业心, 愿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服务; ② 掌握比较坚实的必要的基础理论和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 ③ 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现代实验和理论数值讨论方法; ④ 具有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和较强的自我提高的能力, 经过实际工作的锻炼, 在较短时间内能够具备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应有素养水平; ⑤ 基本掌握一门外语, 能够熟练地阅读专业领域的外文资料; ⑥ 具有必要的市场经济知识; ⑦ 体魄健康。二、 学习年限 来自于应届本科毕业生的工程硕士讨论生学习年限 3-4 年; ”进校不离岗” 的工程硕士生实行弹性学制, 学习年限不超过 5 年。所有硕士生在校学习时间累计不少于半年; 论文工作实际累计时间不少于 1 年。三、 专业与课程设置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电子工程系工程硕士学位专业: 电子与信息工程。课程要求: 课程总学分不少于 23 学分, 总课程门数为 10-12 门, 总学时为 400-450 学时。 根据生源的来源, 我系工程硕士课程设置分为 A、 B 两套, A 套适用于一类生源, B 套适用于二类生源。课程设置: A 类( 一) 必修课 ( 4 门) 1、 公共课 ( 5 学分) 自然辩证法 60610012 2 学分 ( 考试) 外语 3 学分 ( 考试) 2、 基础理论课 ( 4 学分) 应用随机过程 待开 4 学分 ( 考试) 数值分析 C 604 4 4 学分 ( 考试) ( 数值分析 C 档以上均可) 现代工程数学 待开 ( 考试) 3、 电子与信息学科前沿讲座 2 学分 ( 考查) *( 二) 专业基础和专业课 ( 从下面课程中选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