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王羲之的书法特征王羲之的书法特征元明以来 , 一些书家解读王羲之书法, 走向神秘化一端。 本来是一看就明白的王书笔法, 经过反复的引申发挥 , 变得繁复而玄妙 , 让人如坠云雾,这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见仁见智,莫衷一是” ,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王羲之自幼爱习书法, 由父王旷、 叔父王廙启蒙。 七岁善书,十二岁从父亲枕中窃读前代《笔论》。王旷善行、隶书; 王廙擅长书画,王僧虔《论书》曾评:“自过江东,右军之前,惟廙为最,画为晋明帝师,书为右军法。 ”王羲之从小就受到王氏世家深厚的书学熏陶。王羲之早年又从卫夫人学书。卫烁,师承钟繇,妙传其法。她给王羲之传授钟繇之法、卫氏数世习书之法以及她自己酿育的书风与法门。 《唐人书评》曰: “卫夫人书如插花舞女,低昂美容。又如美女登台,仙娥弄影,红莲映水,碧沼浮霞。”今人沈尹默分析说: “羲之从卫夫人学书,自然受到她的熏染,一遵钟法,姿媚之习尚,亦由之而成,后来博览秦汉以来篆隶淳古之迹,与卫夫人所传钟法新体有异,因而对于师传有所不满,这和后代书人从帖学入手的,一旦看见碑版, 发生了兴趣, 便欲改学,这是同样可以理解的事。可以体会到羲之的姿媚风格和变古不尽的地方,是有深厚根源的。 ”王羲之志存高远,富于创造。他学钟繇,自能融化。钟书尚翻,真书亦具分势,用笔尚外拓,有飞鸟鶱腾之势,所谓钟家隼尾波。本文整理于网络,仅供阅读参考所以,要了解王羲之书法的特征, 首先要分辨传世的王书哪些“近真”、哪些“失真” 。传世的王羲之书迹不少, 真迹一件没有。传摹传刻的王书有各种书体, 同一种书体的作品, 面目又不尽一致 , 而且有的书迹未必可靠。比如他的正书 , 唐朝以来声名最著者是《乐毅论》、《黄庭经》和《东方朔画赞》。其中《乐毅论》、《黄庭经》南朝梁时已被认为是“逸少有名之迹”。但是 , 对比楼兰出土的魏晋墨书真迹以及传世的王书《快雪时晴》 、《平安》、《何如》、《奉橘》等行书帖中的楷笔, 就能发现这三种细楷刻本的笔画“单廓”, 体态已失魏晋人笔下的古厚之气。归纳王书的特征, 其实也有办法 , 那就是将传世的王羲之书迹 ----- 无论正书、行书还是草书, 作求同存异的归纳, 其共性特征便可明了。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来概括: 1. 用笔 ———按锋直引 , 迅牵疾掣 ; 2. 笔势———遒劲爽利, 环转纵引 ; 3. 笔画 ———銛锐方硬 , 沉稳厚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