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词解释1、环境污染 ——由于人为因素使环境的构成或状态发生变化,环境素质下降,从而扰乱和破坏了生态系统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生产条件,就叫环境污染。2、环境化学 ——是在化学科学的传统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化学物质在环境中出现而引起的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以解决环境问题为目标的一门新兴学科。3、污染物的迁移 ——指污染物在环境中所发生的空间位移及其所有引起的富集、分散和消失的过程。4、化学污染物 ——是指由人类活动产生的天然环境化学组分共存和相互作用又可能产生不良生态效应或健康效应的化学物质。5、环境污染化学 ——主要研究化学污染物在生态环境体系中的来源、转化、归宿及生态效应的学科。又分为大气、水体和土壤三个部分。6、光化学烟雾 ——碳氢化合物和氮氧化物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太阳光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一些氧化性很强的二次污染物(如臭氧、PAN,硝酸等),这些反应物和产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称光化学烟雾。7、温室效应 ——大气具有易使太阳短波辐射到达地面而拦截地表向外放出长波辐射的作用,而使地球表面温度升高的现象。8、积聚膜 —— DP在 0.05 ~2 um 范围内,主要来源于爱根核膜的凝聚,燃烧过程所产生蒸汽冷凝、 凝聚, 以及由大气化学反应所产生的各种气体分子转化成的二次气溶胶等。积聚膜的粒子不易被干、湿沉降去除,主要的去除途径是扩散,这两种膜合称为细粒子。9、爱根核膜 ——粒径小于0 .05um ,主要来源于燃烧过程所产生的一次气溶胶粒子和气体分子通过化学反应均相成核转换的二次气溶胶粒子,所以又称成核型。10、 酸雨 ——由于酸性物质的湿沉降而形成的。11、粗粒子膜 —— DP大于 2um,主要来源于机械过程所造成的扬尘,海盐溅沫、火山灰和风砂等一次气溶胶粒子,主要靠干沉降和雨水冲刷去除。12、敏化光解 ——水体中存在的天然物质被阳光激发,又将其激发态的能量转移给化合物而导致的分解反应。13、生物富集 ——是指生物通过非吞食方式,从周围环境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14、毒物的协调作用——指联合作用的毒性大于其中各毒物成分单独作用毒性的总和称为协合作用。15、生物积累 ——生物从周围环境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物质,使其在机体中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浓度的现象。16、 PTS:(PersistentToxicSubstances,PTS):是指一类具有很强的毒性,在环境中难降解, 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