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血液净化技术在人工肝的应用——新型非生物人工肝的进展郭利民北京地坛医院一、传统人工肝支持系统的类型1994 年Uchino 提出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基本分类(表1) 至今仍为沿用。表1 人工肝支持系统的分型分型主要技术功能I 型(非生物型)血液透析 / 滤过,血液 / 血浆灌流以解毒功能为主II 型(中间型)血浆置换清除毒性物质 , 补充生物活性物质III 型(生物型)体外肝细胞生物反应装置生物合成及转化IV 型(混合型)III 型与 I 、II 型的合成兼有 I 、III 型功能生物型 /混合型人工肝目前尚停留于临床试验阶段,当前临床应用的仍是非生物型人工肝,其中常采用的治疗模式为血液灌流(blood perfusion, HP )和血浆置换( plasma exchange, PE)。1.HP:最权威的报告来自于英国伦敦皇家学院医院肝病研究所,1974 年~1988 年,他们对 HP 治疗FHF 进行了系列研究。 Gimson 和Williams 曾报告 76 例FHF 的HP 治疗结果, 29 例患者最终存活( 38%),但 IV° 肝性脑病( HE)患者存活率仅为 20%。O`Grady 的对照性研究报告显示, III °肝昏迷患者 HP 治疗的存活率较高,可达 50%~51.5% ;而患者 IV° 肝昏迷患者 HP 的疗效较差,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存活率分别为34.5% 和39.3% ,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脑水肿和肝肾综合症( HRS)。2.PE:日本 90年代初文献报告, PE治疗 FHF的存活率在 20~46%之间,治疗药物性肝衰竭的存活率约为60%。 2000年意大利的 Se Silvestro总结了自 1982年~ 1999年的PE治疗经验, 70例FHF患者的存活率为 41%。我国1998年~ 2001年的报告数据显示, 重型病毒性肝炎 (重肝)PE 的治愈好转率在 42.2%~51.6% 之间。如按病情轻、中、重程度进行分级评价,重肝晚期病人的存活率多在20%以下(表 2)。江苏省的对照资料显示,PE治疗对重肝早期以及重肝晚期患者的存活率不产生重大影响; 中期患者的存活率随并发症的增多而呈急剧下降趋势,尤以HRS 对病死率的影响较大。3.血液透析( hemodialysis, HD):脑水肿和 HRS是HP和PE疗效的主要影响因子。 HD 是传统的肾脏替代疗法,但却不能用于 HRS的治疗。 1997年,Wikinson用HD治疗25例肝硬化并肾衰,患者无一例存活;治疗 50例暴发性肝衰竭(FHF) 合并肾衰患者,仅 6例(12%)完全恢复。 2000年,Arroyo 总结了 HD治疗 I型肝肾综合征( HRS)的结果,非对照性研究证明无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