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性学科,除了应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数学知识以外,还担负着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提高数学学习兴趣、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历史重任。小组合作学习由于在改善课堂气氛、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品质等方面产生了很好的效果,学生能在小组或团队中完成共同的互助性任务和学习,有明确的责任分工。 合作学习首先要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可由 2~6 名不同能力、性别、性格、文化背景的学生组成,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组内学生的探究和互助活动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同时对学生的认知、情感、自信心、同伴关系等产生积极影响。 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优越 性。根 据 建 构 主义 学习理 论 ,学生是在自己 已 有的知识、经 验 和文化背景的基础上 建 构 新知识的,学生知识、经 验 和文化背景的差 异 会 导致 对理 解 知识的侧 重点 不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间 的互动交 流 能够 实现 优势 互补 ,从 而 促 进 知识的建 构 。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 包 括 合作的知识、技能和情感态 度 等) 得 到 培养,学生在学习过程 中减 轻 了压 力、增 强 了自信心,增 加 了动手 实践的机 会 ,因 此 能够 培养创新精 神 和实践能力,同时促进 全 体学生的个性发展( 包 括 学习成绩 、情感等个性品质的发展) 。 与传统的班级教学形式相比,小组合作学习有很多新的特 点 ,如教师权 威 的淡 化和角 色 的转 变 ,学生主 体性增 强 ,学生不再 看 学生后 背,而 是面对面围桌而坐,注重互助式、互动式、讨论式的学习;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学生之间由过去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合的关系;评价和奖赏也由过去主要针对个体转向针对小组为主等等。 小组合作学习要想发挥其合作功能,教师首先应营造一种学习氛围,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合作的兴趣,这样学生才有可能积极合作、共同学习。 1. 创设情境。例如:我在教学第一册的《比一比》时,创设了一个“小猪帮小兔盖房子”的童话故事情境;在教学《9 加几》时,创设了运动会上给运动员送饮料的生活情境;在教学《乘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