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加强高校公共政治课教师职业道德内外部控制机制建设吴昊*内容提要本文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准则,从当前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出发,分析了他们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从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等方面探讨了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自身职业道德建设的方法和途径。关键词社会主义荣辱观职业道德途径“道德是社会制定或认可的关于人们具有社会效用的行为应该而非必须如何的非权力规范。”1教师的职业道德,既是对教师个体行为的规范,也是教育学生的重要手段,对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着重要作用。这种职业特征决定了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应具有社会道德的共性或一般性,即全体公民都必须遵循的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还必须超越一般的职业道德范畴。“教师是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即是对教师这一特殊职业特征的形象描述。但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教师行业中出现的种种职业道德失范现象,特别是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失范问题,对广大学生以及国家和社会产生了众多不良影响。胡锦涛同志最近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针对新时期社会风尚和道德建设的实际,总结精神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求,适时提出的一个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断。它对目前高校教师,特别是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问题的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因此,认真学习、实践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思想,从内外部控制两方面治理整顿教师队伍,加强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成为当务之急。由于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在培养学生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特殊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因此,本文主要查找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职业道德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这些问题存在原因,探讨实现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一、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道德的现状目前,就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整体而言,绝大多数教师的思想素质、品德素质是好的。长期以来,他们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在思想政治教育战线上做出了巨大贡献。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各种不正之风时时冲击着教师的职业操守。种种迹象显示,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存在着不少问题,尤其是青年教师中存在的问题较为突出:第一,一些教师马克思主义专业理论知识贫乏,理论修养不够,缺乏共产主义信仰、历史使命意识和意识形态安全意识。有的政治理论课教师本身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不能正确认识自己所从事工作的历史使命,缺乏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意识。部分政治理论课教师没有系统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不高,并且在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阐述解释现实问题的时候,不能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碰到社会上流行的种种反马克思主义的思潮,不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对当前社会存在的种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有力的驳斥。第二,有的政治理论课教师只注重业务水平,忽视思想道德的提升。一些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师形象的自我定位上,认为只要重视业务学习和能力的提高就可以了,因而轻视思想修养的提高。有的对政治学习不重视,政治思想上要求不高,思想松懈,致使在世界观、人生*作者简介:吴昊(1970~),男,江西宜春人,政治学博士。宜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主要从事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运、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政治与行政伦理研究。无观、价值观的导向上有失偏颇,影响健康成长;有的对工作要求不严,在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有关规定上自觉性较差,以身作则不够;有的对集体不关心,对教学以外的工作不重视,敷衍了事。在科学研究中,也出现了大量的“学术腐败”现象。第三,无视或轻视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有的政治理论课教师虽然能认真教书,但轻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建设;有的教师上课比较认真,课后却对学生比较冷漠,与学生谈话沟通不多,关心不够。他们没有意识到政治理论课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没有认识到“两课”就是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一元论的意识形态的教育,就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的熏陶;有的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书育人上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