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运用QC新七大手法 (一)关联图——理清复杂因素间的关系; 又名关系图 。 概念: 关联图是解决关系复杂、因素之间又相互关联的原因与结果或目的与手段的单一或多个问题的图示技术,是根据逻辑关系理清复杂问题、整理语言文字资料的一种方法。 用途: 制订全面质量管理计划 制订质量方针; 制订生产过程的质量改进措施; 推进外购、外协件的质量管理工作; 制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规划与目标展开; 解决工期、工序管理上的问题; 改进职能部门的工作; 其他。 应用关联图的步骤: (1)定要分析的“问题”。 “问题”识别规则是:箭头只进不出。 (2)召开诸葛亮会。与会者应用“头脑风暴法”就分析的“问题”充分发表意见,找“因素” (3)边记录、边绘制、反复修改关联图; (4)用箭头表示原因与结果(目的与手段)的关系;箭头指向是:原因→结果。 (5)找出重要因素(简称“要因”)。“要因”应出自末端因素。末端因素的识别标志是:箭头只出不进。“要因”应当用符号加以标别。 (6)将“要因”同“问题”之间的路线用粗箭头连接起来,以示关键路线。 (7)复审关联图。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应当不断地、及时地复审关系图并加以修正甚至重新绘制。 应用关联图的实例: 电控装机合格率低的关联图: 应用关联图的注意事项: 单目标(即关键质量问题只有一个)因果分析时最好不用关联图; 用因果分析关联图时,“要因”必出自末端因素并做出“标识”; 图中一定有若干相互关联的因素。 二、排列表——分析因素影响的大小;又名柏拉图、pareto图。 概念与用途: 柏拉图是为寻找影响产品质量的主要问题,即在影响产品质量的诸多问题中确定关键的少数的一种方法。 排列图是为了对发生频次从最高到最低的项目进行排列而采用的简单图示技术。 1897年,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V.Pareto) 1907年,美国经济学家洛仑兹(M.C.Lorenz) 美国的朱兰博士(J.M.Juran)将质量问题分为“关键的少数”和“次要的多数”。 排列图的分类: 分析现象用的排列图。这种排列图与以下不良结果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1)质量:不合格、故障、顾客抱怨、退货、维修 (2)成本:损失总数、费用等; (3)交货期:存货短缺、付款违约、交货期拖延等 (4)安全:发生事故、出现差错等。 分析原因用的排列图。这种排列图与过程因素有关,用来发现主要问题: (1)操作者:班次、级别、年龄、经验、熟练情况以及个人本身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