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校本研修工作总结任淑艳研修主题:新课程理念下的“高效化学课堂”教学的探索主持人:任淑艳研究人员:化学组全体成员在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规定课堂教学的对象是全体学生,教学目标是全体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或自己的努力下达到三维目标,高校课堂教学的含义应该是指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全体学生实现三维目标的效益高。化学学科要思考与实践的东西很多,教材中有很多的内容可以让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从而达到掌握知识、训练思维、提高能力的功效。而自主性教育是以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主体性为主要目标的教育,是塑造和建构学生主体,发展学生主体性的教育。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是特定的认识主体和信息交换的主体。我们化学老师要确定“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对课堂教学的认识,不应该只是满足让学生把握教材,更主要的是引导他们借助教材的学习来发展思维、情感和分析判断能力等。通过一堂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断地修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从“一学生为本”的目标出发去组织教学活动,并处处体现师生的相互尊重,相互承认,相互感染,相互探索。只有这样,学生的主体性才能体现出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发挥学生主体性。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性的发挥需要教师的引导。教师要根据教材的不同特点因材施教,在师生的思维碰撞中,训练学生的各种能力。在和谐的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都能产生求知的愉悦,学生的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一、研修活动过程1、确定课题,制订研究方案,组建课题组(2009.2—2009.3)2、理论学习阶段(2009.3—2009.5)(1)“高效化学课堂”理论依据知识学习阶段(2009.3—2009.4)(2)“高效化学课堂”式教学应坚持的几个原则知识学习研究阶段(2009.4—2009.5)3、研究阶段(2009.6—2010.12)组织全组教师,开展课堂教学“高效化学课堂”研讨活动,主要以集体备课—主讲人说课——课上实践—大家评课—反思交流活动。二、研修活动总结1、首先,我们学习了英国科学家波普尔理论,他指出:“科学知识的增长永远始于问题,终于问题——越来越深化的问题,越来越能启发新问题的问题。”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问题是联系已知和未知的桥梁,人们的知识是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矛盾中向前发展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发现并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比解决问题更有创建性。问题是思维的前提、是科学探究的源泉、是培养学生思维的金钥匙。因此,问题意识是我们教学过程的起始和归宿。其次,我们学习了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让学生记住老师和教材上所讲的内容,而是要把知识学活、把能力学实、把脑子雪灵。教学活动应该能引导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问题探究,让学生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构建该化学的知识体系。化学学习动机的发生需要兴趣,而问题探究正是兴趣的发生之源,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则始终充满兴趣。因而“高效化学课堂”式教学是一种激发学生原动力的教学方法,是教育“人本论”思想的体现,是强调内外互动、以人为本的教学方法。2、“高效化学课堂”式教学我们应坚持的几个原则:(1)学生主体性原则以学生为本是“高效化学课堂”式教学的根本原则,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应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问题“有教师的精心设计,更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发现——教师通过对教材内容和相关知识的创造性处理,使之转化成富有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讨论、实验,并不断发现心得问题,从而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探究”有师生交流,还要有学生之间的讨论,在此过程中教师不应高高在上,袖手旁观,应当热情地走到学生中间,做她们的引导者和同路人。(2)启发性原则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启发性,也就是说设计的问题要有一定的四位深度,要能够成为学生思维的引发剂和促进剂。教师要时刻注意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出发点,创造一切条件让学生参与知识的研究,亲身体验知识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手、眼、脑并用的研究过程中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发现矛盾,质疑解难。(3)可接受性原则问题的提出应考虑学生的可接受性,即正确估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