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意义的追寻——弗兰克之意义疗法生命意义的追寻——弗兰克之意义疗法汪 新 建南 开 大 学 心 理 学 研 究 中 心 , 天 津300071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神经症,都需要有它的心理疗法。 今天,科技的突飞猛进与传统的土崩瓦解使人们面对纷至沓来的选择、机会和风险,无所适从。 在这样的环境中, 人们开始更多地思考生存的意义与本质。伴随着对生命意义的质疑,产生了烦心的焦虑、 极度的苦恼和难奈的空虚。弗兰克始终把对生存空虚与生存挫折的关注作为其理论的中心, 并发展了意义疗法。 几十年过去了,蔓延的无意义感使得他的意义疗法日久弥新,散发着浓郁的时代气息。回顾其思想,当有益人心智、发人深省之处。 1 理论背景及其发展弗兰克的职业生涯以精神病医师为开端。作为精神分析学派的一名成员, 此时他是以精神分析学说为指导的。在其治疗实践与教学的过程中,弗兰克受到存在哲学家的影响,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存在哲学与心理疗法。 但是弗兰克并未排斥弗洛伊德。他认为,每个个体包含三个维度,生理的、心理的和精神的。 精神分析学说对前两个维度,尤其是心理维度的理解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但是,它忽视了精神这一人所独具的方面,因而对人真实图象的描绘是不完全的、不准确的。弗兰克视意义疗法为一种补充性的治疗方法,通过填补精神这一领域,完善了精神分析[1] 。据此,弗兰克对精神分析学说作了修正。主要集中在两方面: 1)人要寻求意义是其生命中的原始力量,而非因本能驱策力而造成的续发性合理化作用。这种求意义意志与弗洛伊德的求乐意志(the will to pleasure)和阿德勒的求权力意志(the will to power) 是不同的,它是人最深刻的动机,是最具有人本质特征的现象, 因为动物寻求快乐和征服,却不懂得生存的意义[2] 。快乐意志不是根本的。人们实际上所要追求的最终并不是幸福生活本身,而是某种构成幸福生活的因素。 然而,在神经症患者那里, 作为幸福和快乐根据的意义意志被扭曲为对幸福的一种直接追求,扭曲为快乐意志。随着快乐成为注意力的唯一内容和对象,快乐的根据溜走了, 而快乐效应也很难再出现。类似的分析也适用于权力意志。就意义实现与特定的社会和经济前提条件联系起来这一涵义而言,权力是实现目的的手段。 人们使自己局限在实现目的的手段即权力中, 本身就是神经症的表现。弗洛伊德和阿德勒二者都是从神经症患者身上得出其诊断, 必然误解人原初的意义取向[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