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教学设计一.教学设计思路生物新课程理念强调“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生物膜结构模型的建构历程比较长,这方面的资料也比较多。教材仅选取了部分主要内容,基本按照时间进程排列,未加小标题。要想让学生自己理清脉络并体验结构模型的构建方法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本案例以新课程理念为基准,设计问题串,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生物膜结构模型。问题串的设计思路:要弄清细胞膜的结构,首先要弄清其组成成分。那么细胞膜的组成成分是什么呢→引导学生探究膜的组成成分→膜的主要组成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分子,磷脂和蛋白质是怎样形成膜的→引导学生探究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组合方式→建构出生物膜的结构模型二.教材分析1.内容和地位“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是人教版《分子与细胞》 模块第四章第二节内容。本章共三节,第一节主要说明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为什么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与膜的结构有关,于是进入第二节内容。而第二节内容又是解释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的基础。这三节内容的内在联系是:功能——结构——功能。由此可见, 本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在第四章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它是架起第一节和第三节的一座桥梁,并体现了结构决定功能的生物学观点。“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主要介绍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目的是让学生在认识生物膜结构的同时,了解人类探究生物膜结构的过程和方法,认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随着技术手段的改进不断发现新的证据, 原有的观点或理论还会不断得到修正和完善,并归纳总结出生物膜模型建构的基本方法。2.教学重点①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②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学说的基本内容3.教学难点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三.教学目标知识目标: 课程标准中与本节内容有关的具体内容标准是“简述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项要求包括三层含义:一是简述生物膜研究的历程;二是理解实验技术的进步在建立生物膜模型过程中的作用;三是描述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结构特点。因此本节在知识方面的教学目标可定为“简述生物膜的结构”。能力目标: 本节内容以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为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