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解立体几何高考题立体几何重点、热点:求线段的长度、求点到平面的距离、求直线与平面所成的夹角、求两异面直线的夹角、求二面角、证明平行关系和垂直关系等.常用公式:1、求线段的长度:222zyxABAB212212212zzyyxx2、求 P点到平面的距离:||||nnPMPN,(N为垂足, M为斜足, n 为平面的法向量)3、求直线 l 与平面所成的角:|||||||sin|nPMnPM,(lPM, M, n 为的法向量 ) 4、求两异面直线AB与 CD的夹角:||||||cosCDABCDAB5、求二面角的平面角:|||||||cos|2121nnnn,(1n ,2n 为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6、求二面角的平面角:SS射影cos,(射影面积法)7、求法向量:①找;②求:设ba,为平面内的任意两个向量,)1,,(yxn为的法向量,则由方程组00nbna,可求得法向量n .. . 高中新教材 9(B) 引入了空间向量坐标运算这一内容, 使得空间立体几何的平行﹑垂直﹑角﹑距离等问题避免了传统方法中进行大量繁琐的定性分析,只需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进行定量分析, 使问题得到了大大的简化。 而用向量坐标运算的关键是建立一个适当的空间直角坐标系。一﹑直接建系 。当图形中有互相垂直且相交于一点的三条直线时,可以利用这三条直线直接建系。例 1. (2002 年全国高考题 ) 如图,正方形 ABCD﹑ABEF的边长都是 1,而且平面ABCD﹑ABEF互相垂直。点 M在 AC上移动,点 N在 BF上移动,若 CM=BN=a(20a)。(1)求 MN的长;(2)当 a 为何值时, MN的长最小;(3)当 MN最小时,求面 MNA与面 MNB所成二面角 α 的大小。解:(1)以 B 为坐标原点,分别以BA﹑BE﹑BC为 x﹑y﹑z 轴建立如图所示的空间直角坐标系 B-xyz ,由 CM=BN=a,M(a22,0,a221),N (a22,a22,0)∴MN =(0 ,a22,122 a) ∴MN=22)22()122(aa=21)22(2a(20a)(2)由( 1)MN=21)22(2a所以,当 a=22 时,minMN=22 ,即 M﹑N分别移动到 AC﹑BF的中点时, MN的长最小,最小值为22 。(3)取 MN的中点 P,连结 AP﹑BP,因为 AM=AN,BM=BN,所以 AP⊥MN,BP⊥MN,∠ APB即为二面角 α 的平面角。MN的长最小时 M(21 ,0,21 ),N (21 ,21 ,0)zxyFEBADCNMP. . 由中点坐标公式P(21 ,41 ,41 ), 又 A(1,0,0),B(0,0,0)∴PA =(21 ,-41 ,-41 ) , PB =(-21 ,-41 ,-41 ) ∴ cos ∠APB=PBPAPBPA=838316116141=-31∴面 MNA与面 MNB所成二面角 α 的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