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新拌混凝土配合比调整 混凝土拌合物的初始状态是衡量配合比好坏最直观的方法, 在混凝土配合比试拌的过程中, 往往会遇到一些工作性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引起这些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 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面的, 有原材料质量方面的, 也有外加剂与混凝土原材料相容性方面的。要找到问题的原因所在, 才能有效调整混凝土的工作性, 以下几点是根据一些混凝土拌合物常见的状态而实行的一些方法, 希望有所帮助, 同时也需要大家多多总结。( 一) 混凝土坍落度不符合要求, 黏聚性和保水性合适 混凝土体系中浆体填充砂石混合骨料的空隙略有富裕才能在骨料表面形成润滑层, 使浆体推动骨料运动。富裕浆体增大,混凝土的坍落度也随之增大, 有讨论表明, 包裹在骨料表面的浆体厚度每增加 3μm, 混凝土坍落度增大 30~50mm。混凝土浆体用量每增加 10L/m3, 混凝土坍落度增大 20mm 左右。当混凝土坍落度小于设计坍落度时, 黏聚性和保水性较好时, 应保持水胶比不变, 增大浆体用量或适当提高外加剂用量; 当坍落度大于混凝土设计坍落度时, 应保持水胶比不变, 减少浆体用量或适当降低外加剂用量。( 二) 混凝土坍落度合适, 黏聚性和保水性不好 混凝土坍落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混凝土拌合物黏度较低, 保水性能较差, 虽然没有明显泌水现象, 但存在部分粗骨料无浆体包裹。遇到这种情况一般能够从两方面着手: 一方面增加细骨料用量, 降低粗骨料用量; 另一方面是保持水胶比不变适当增加浆体用量, 相应调整砂石用量。( 三) 混凝土砂浆含量过多 混凝土拌合物砂浆过多, 石子含量较少, 造成混凝土发散, 流动性较差。针对这一现象, 能够降低砂的用量, 增加石子用量。假如调整后砂石用量比例合适, 但混凝土依旧发散, 流动性差, 应适当增加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浆体用量, 增加混凝土黏聚性。( 四) 混凝土泌水、 抓底 混凝土拌合物拌合时流动性和保水性都很好, 一旦停止拌合就慢慢泌水, 下沉的石子紧紧地与铁板黏结在一起, 很难用铁锹等工具铲动, 这一现象称为抓底、 板结。产生抓底、 板结的主要原因是外加剂掺量敏感, 外加剂用量或用水量提高 2~3kg/m3, 就会出现泌水。遇到这种情况, 应适当降低外加剂掺量, 或提高砂率, 使用细度模数较小的砂。( 五) 混凝土流动性差 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 保水性均能够满足要求, 就是混凝土拌合物看起来像用水拌合的, 动感不足。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