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 医院感染监测方案一、监测目的1、感染率的监测; 2 、发现医院感染流行和暴发;3、减少导管留置和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4、利用监测资料说服医务人员遵守感染控制规范;5、评价控制效果。二、参加监测医院根据《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要求已开展2 年以上的医院可停止全面综合监测,集中力量开展目标性监测;若未满2 年的医院必须继续做好全院综合性监测,期满后再按要求开展目标性监测。三、监测流程见图 1-3四、监测对象及不同类型ICU 的选择监测对象: 住进 ICU 超过 48 小时的患者; 从 ICU 转出到其他病房后,48 小时内确定的感染仍属ICU感染。选择 ICU 类型:我院选择综合ICU 和神经外科ICU 作为监测病房。各医院根据本院情况选择不同类型 ICU 作为监测对象,如新生儿ICU, 神经外科 ICU,内科 ICU,外科 ICU 等。可以选择一个ICU 或多个ICU 作为监测对象。选择不同ICU,其感染率不同. 五、监测内容ICU医院感染病例的监测与普通病房的监测方法相同。由于患者侵袭性操作增多,留置导管引起相关的感染也增多,因此重点应加强导管相关感染的监测。包括呼吸机相关肺部感染(VAP)、中心静脉相关血流感染 (CR-BSI)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 的监测。六、导管相关性感染定义(一)呼吸机相关性肺部感染定义感染前 48 小时内使用过呼吸机,有呼吸道感染的全身及呼吸道感染症状,并有胸部 X线征状及实验室依据。(二)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定义及结果判断1、CR-BSI 的定义感染前 48小时内使用过中心静脉导管。是指留置血管内导管患者的细菌血症( 真菌血症 ) 和至少有 1次外周静脉血培养阳性,具备感染的临床表现( 如发热、寒颤和(或)低血压等) ,除血管内导管外,无其它明确的血液感染源。CR-BSI诊断成立至少还需具备以下各项中的1项: 1)导管半定量细菌培养阳性(> 15CFU/导管尖段 5cm)或者定量培养阳性(>103CFU/导管段),同时从导管培养出的细菌与外周血培养结果一致(种属和药敏结果);2)从中心静脉( CVCs)、外周静脉同时抽血送细菌定量培养,二者细菌浓度比例超过 5∶1; 3)同时从 CVCs、外周静脉抽血送细菌培养,CVCs所取血样培养出现阳性的时间比外周血早 2个小时以上。2、结果判断根据导管是否仍有保留的必要性有两种采取方法,保留导管: 外周 V 血 1 份, 中心 V 血 1 份;拔除导管:2 个不同部位的外周V血、导管尖端5cm。(1)保留导管者结果解释: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