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5 相声艺术讲座 ——基本结构从说单口笑话发展成为相声,在民间流传一百多年,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代演员如:朱绍文、万人迷、焦德海、张寿臣等不断加工、丰富,使它在形式上越来越完整,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独特的艺术风格。 现在健在的许多著名相声演员们,在总结经验时, 都认为一段较完整的相声应该是由 “垫话儿 ”、“瓢把儿 ”、“正活儿 ”在个单位组成。垫话儿垫话儿,也就是开场白,也可以说是铺垫在“正活儿 ”前面的话。相声演员最初 “撂地 ”表演进,一个人先念几句定场诗,唱几句太平歌词。到了对口相声时,有时两个人在那儿先唱弦子书,或者先猜谜语、酒令等,这种与下边正式演出在内容上毫无直接关系的准备活动,行话管它叫“铺纲 ”。比如说 “定场诗 ”,两个人中一个人就开始念:“千里随身不恋家,不贪酒饭不贪茶,水火刀枪全不怕,日落西山不见它。”这首 “定场诗 ”,就是一个谜语,用这种方式,你猜我猜,来吸引观众。还有一种办法,用清唱的方式,俩人在那里装模作样,像唱小戏儿一样,又唱又做又表演,来招揽观众,此种方法在相声演员的术语中叫 “门柳儿 ”,也就是开场小唱的意思。开场以前,唱一段小唱,有点象滑稽二簧。侯宝林、刘宝瑞、高凤山曾表演过的《秦琼卖马》,就是一种传统开场小唱。随着相声艺术的发展,做为开场白的“垫话儿 ”也日趋成熟和完整了。原先那种“定场诗 ”和“小唱 ”等做法已不再使用;取而代之的是生动有趣与整个相声内容似有关而又似无关的开场小段或片断。 相声垫话儿:一种是在相声开头之前,加上有较完整情节的现成小段儿;一种是直接写进作品之前,与正文内容有紧密起承、连带关系的。 一般的相声基本上都有这种固定的 “垫话儿 ”。垫话儿内容的选择、篇幅的长短,演员可以根据演出情况灵活运用。为了掌握观众情绪、引导听众欣赏节目,有时也可能现场抓几句哏,或在原来节目“垫话儿 ”前边又垫上几句小 “垫话儿 ”。根据内容和目的,“垫话儿 ”可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把上一场的演出节目继续下来或作补充式的结论,主要目的是把听众的回忆线索加以结束,把听众的思维引过来; 后一部分是简单地把下面要说的题材内容点出来,进一步让听众精神集中,能自然2 / 15 而然地引入 “瓢把儿 ”。“垫话儿 ”的运用,处理得好就能有效地引起听众的兴趣,要求继续听下去。精当、巧妙的“垫话儿 ”,也总会给听众首先带来一个满意的“包袱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