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第三章眼屈光和屈光异常79.什么是标准眼? 答: 所谓标准眼是指眼的结点( 光学中心点 ) 位于角膜前面之后方7mm处,距视网膜黄斑凹为 15mm,脉络膜与巩膜厚约lmm,眼球前后径为 23mm;当眼调节静止时, 平行光线人眼后,经屈光系统后正好聚焦在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处,根据以上要求设计的眼就称为标准眼。80. 从几何光学来看,眼的屈光系统有哪三对基点?各有何特性?答:两个主点、两个结点和两个焦点,叫做眼球的三对基点。眼的主点是光轴通过主平面的点,是屈光系统成像的参考点,焦距、像距、物距等都从此点算起。主点有两个即前主点和后主点, 前者距角膜前面 1.75mm,后者距角膜前面 2.1mm,由于两者相距很近,可以看做是一个点,位于眼的前房内。眼的结点又称为结节点,即眼屈光系统的光学中心,约在角膜后7mm处,经过光学中心的光线不发生偏折。眼使用调节力时结点移动的距离与显性调节力的大小成正比关系。结点也有前后之分;前结点又叫第一结点,为投射光线在未屈折前与主轴相交之点,位于角膜前面之后6.95nm。所谓后结点又称第二结点,或负结点,是投射光线屈折后与主轴相交的点,它位于角膜前面之后7.32mm。前后结点由于相距很近,可看做是一个点。主焦点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过屈折后,在眼球内外与主轴相交之点叫主焦点,主焦点又分为前主焦点和后主焦点。所谓主焦点又称第一主焦点,是在眼球内与主轴平行的光线向前投射经屈折后与主轴相交之点,该点位于角膜顶点前13.75mm处。后主焦点又称第二主焦点,指外界与主轴平行的光线经屈折后与主轴相交的点,该点位于黄斑与视神经乳头之间。一般位于晶状体后边15.61mm,角膜后面 22.79mm处。前主焦点到眼球光学中心的距离约为15.49mm,叫光轴前焦点距离;后主焦点到眼球光学中心的距离为 20.711mm,叫光轴后焦点距离。81.什么是眼的K 角和口角 ? 答:眼瞳孔的中心线 ( 即垂直于瞳孔中心的直线 ) 与视轴之间的夹角叫K 角。 K 角也有正负之分。正 K 角为视轴位于瞳孔轴的鼻侧夹角,亦即在测定K 角时,角膜反射偏于角膜中心鼻侧者,正 K 角如在 5° ~ 7.5 ° 之间认为是生理情况。正K角若超过 10° ,则外观显示为外斜视。远视眼时,正K角增大。负 K 角是指视轴位于瞳孔轴的颞侧夹角,即在测定K 角时,角膜反射偏于瞳孔中心颞侧者,负K 角外观显内斜视,近视时可呈负K 角。 K角可以认为是双眼单视情况下的生理斜度,应当与斜视时病理的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