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情绪行为的发展与特点 一、婴幼儿情绪行为的发展 (一)0~1 岁婴儿情绪行为的发展 人生第一年称为婴儿期。在这期间,婴儿心理开始发生,心理活动开始萌芽,情绪情感开始介入生活。婴儿是依靠自身的情绪反应与成人进行交往,适应最初的新生活。半岁前,婴儿基本处于仰卧状态,范围活动极其有限,心理活动也很原始;半岁到周岁,婴儿明显活跃起来,与外界的交往大大增加。在这期间婴儿的心理发展和情绪变化可以分为三个小阶段。 1、初生到满月情绪行为的发展 这期间婴儿的活动始终围绕适应新生活而展开的,婴儿随时向成人发出情绪信号,借以反映他们的饥饱、舒适与否、病痛、寒冷等感受。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适应新生活。所谓新生活是指胎儿脱离母体,从子宫内到世界上来开始独立的胎外生活。这是一个巨大的变化。胎儿生活在母体内,是非常舒适和安全的,通过胎盘得到养料,呼吸和排泄由母亲代替,胎儿周围是暖和的羊水,很少受到外界刺激。出生后,环境发生质的变化,需要独立地维持生命活动。首先,要自己吃奶,其次,要自己去消化、排泄。再次,婴儿需要自己呼吸。此外,婴儿还要适应千变万化的周围环境的种种刺激,比如与羊水比较相对低的经常变化的湿度,声音和光的刺激等。②依靠无条件反射适应新生活。婴儿如何适应新的环境?首先是依靠无条件反射,并在此基础上形成条件反射,用以应答外界环境的刺激。婴儿的无条件反射有多种,其中主要的有吸吮、觅食、眨眼、拥抱、抓握、惊跳、迈步、游泳、蜷缩等反射。无条件反射是本能活动,对婴儿维持生命、保护自己有现实意义。③条件反射的出现和心理发生。当婴儿出生后不久,就开始出现了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最初的条件反射是婴儿为了维持生命、适应新生活而产生的。条件反射既是生理活动,又是心理活动。因此条件反射的出现,标志着心理活动的开始。④认识世界和人际交往的开始。婴儿出生后,很快就开始认识世界和与别人交往。认识世界主要表现在感觉的发生和视觉、听觉的集中性上。婴儿出生后 2~3 周左右,如果面前出现人脸时,婴儿会注视片刻。再大一点的婴儿会用双眼追随着慢慢移动的物体。此期间,婴儿听到拖长的声音时,会停止一切活动,立即安静下来。这就是视觉或听觉的集中性。到第 4 周时,成人对婴儿说话时,也会引起同样的反应。人际交往的开始主要是指与母亲的交往。出生后一个月内的婴儿能够与母亲进行“眼睛对话”。吃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