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_第1页
1/6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_第2页
2/6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_第3页
3/6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 近代学制的产生并非历史发展的偶然产物。陶行知在《中国建设新学制的历史》一文中指出:“一切制度都是时势的产物。学校制度亦不违反这原则。时势如此,学制不得不如此;时势如彼,学制不得不如彼。时势变迁,那应时势需求而来的学制亦不得不变迁。”[1](P421)近代中国学制的构建是在中国传统教育的大背景下产生的。 (一)清末中国传统教育腐朽衰落 1840 年鸦片战争爆发,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敲开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中国开始丧失独立的地位,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已走向穷途末路的清末,传统教育面临种种危机。 从教育自身的发展状况来看,首先表现在科举制度弊病丛生。因袭千年的科举制度,到了清朝末期,科举考试的内容、形式以 及 舞 弊现象 已经 空 疏僵 化 。科举制度腐败 不堪 ,舞 弊成 风 ,请 托 行贿 、冒 名 顶 替 屡 禁 不绝 ,加 上八 股 取 士 ,致 使 不学无 术 之 徒 充 斥 晚 清士 林 。康 有 为描 述 说 :“诸 生荒 弃 群经 ,惟 读 四 书 ,......但 八 股 精 通 ,楷 法 圆 美 ,即 可 为巍 科进 士 、翰 苑 清才 ;而竟 有 不知司 马 迁、范 仲 淹 为何 代人 ,汉 祖 、唐 宗 为何 朝帝 者 。若 问 以 亚 非之 舆 地、欧 美 之 政 学,张 口 瞪 目 ,不知何 语 矣 。”[2](P269)科举制度已严 重 抹 杀了广 大士 子 的思 维 ,禁 锢 了受 教育者 的心智 。 第 二 ,官 学教育名 存 实 亡 。清末官 学教学内容空 疏 无 用,学风 陈 腐,甚至 很 少 从事 教学活 动 。如最 高 学府 国子 监 “已无 管 理 制度,学堂 丧乱 … … 学生入 监 读 书 ,不过 是为了取 得一个 进 身做 官 的资 格 ,毫 无 读 书 求学的渴 望 ,他 们 常 是口 衔 烟 袋 ,手 捧 茶 杯 ,东 游 西荡 。学校已是案 位空 闲 ,书 声 无 闻 。”[3](P228)无 论 中央 官 学还 是地方官 学都徒 有 虚 名 ,不过 是科举的装 饰 品 。严 复 在《论 治 学治 事 宜 分 二 途》中指出“自学校之 弊既 极 ,所 谓 教授 训 导 者 ,每 岁科两试,典名册,记贽币而已,师无所谓教,弟无所谓学,而国家乃徒存学校之名,不能复望学校之效。”1[①] 第三,书院沦为科举制度的附庸。清末...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学习中外教育史心得体会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