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发生和防治总结 小麦病虫害综合发生程度比去年明显偏轻,特别是麦蚜发生较去年大大减轻。麦蜘蛛在部分山区旱田发生较重,白粉病和纹枯病发生均较去年偏轻。我市各级植保部门仍坚持分类指导、科学防治的原则,在做好调查的基础上,推广先进的防治技术和防治工作经验,确保今年夏粮的安全和丰收。 小麦病虫害总体发生情况:小麦病虫害由于春季前期干旱少雨,温度相对偏低,不利于病虫害的基数积累,病虫害发生时间一般偏晚,白粉病见病时间偏晚 15天左右,纹枯病前期基本没有形成发病高峰。麦田红蜘蛛达标时间也晚于常年,麦蚜发生时间偏晚 10天左右。春季降水和病虫害发生关键时期不符,也不利病虫害后期的孳生蔓延,4月份降水偏少不利白粉病发生,5月上旬降水集中偏多且低温在小麦扬花期前,不利赤霉病和麦蚜基数增生,温度没有明显大幅度上升阶段,致使蚜虫没有大发生温度支撑。综合发生程度3.1,发生566万亩,虫害435万亩,杂草 224万亩。 杂草:由于杂草生长期间干旱少雨,不利于杂草生长,全市总体发生程度轻于去年、常年同期。章丘、历城由于处于山区丘陵地带,多山区旱田,受天气影响明显,发生2级,济阳、商河、长清 3级,全市发生194万亩。冬前已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杂草数量平均每平方米低于5株,未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平均每平方米有杂草 30株以上;长清区调查冬前已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杂草数量平均每平方米低于 3株,未 进行化学除草的地块,平均每平方米有杂草25株;随着气温逐渐回升,田间春灌湿度增大,杂草危害加重,4月初杂草达到密度最高峰,较常年偏晚10天左右,历城章丘一般7-20株平方米,济阳、长清、商河一般15-45株平方米,最高134株。主要种类有播娘蒿、荠菜、麦瓶草、雀麦,野燕麦,部分地块禾本科杂草密度较高,难以防除。 麦田红蜘蛛: 小麦红蜘蛛在我市发生程度综合为 2级,发生程度重于去年,发生集中在南部山区旱田为主,后期由于天旱原因,部分浇水不及时平原地虫口密度也有所上升。其中旱地重于水浇地,黄河南重于黄河北,丘陵地重于平原地。稻茬麦以麦圆蜘蛛危害为主,其他以长腿蜘蛛危害为主。由于苗情好于去年,返青期水浇面积和追肥会增加,田间湿润和苗齐苗壮,同时化学除草措施减少杂草密度,均不同程度的减少小麦红蜘蛛的孳生和蔓延。 冬前调查,山区旱田平均每市尺单行有红蜘蛛 1-2头,虫源基数较常年偏低。返青后温度回升较快,山区旱田33cm单行有虫 18头,平原水浇田33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