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则 1、《就业促进法》何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 答:2007年 8月 30日。 2、《就业促进法》由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哪次会议通过? 答:第二十九次会议。 3、《就业促进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 答:促进就业,促进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相协调,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4、国家把扩大就业放在什么战略地位? 答: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地位。 5、国家实施什么样的就业政策? 答:积极的就业政策。 6、国家坚持的就业方针是什么? 答: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 7、国家坚持的就业方针是劳动者自谋职业、组织起来就业、政府介绍就业? 答:不是。 8、劳动者在就业上依法享有什么权利? 答:平等就业和自主择业。 9、劳动者就业,是否因民族、种族、性别、宗教信仰等不同而受歧视? 答:不可以。 10、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制定促进就业的长期规划和年度计划吗? 答:是。 1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在创造就也条件、扩大就业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规范人力资源市场、完善就业服务、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提供就业援助。 12、国务院研究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协调推动全国促进就业工作,建立的机制是什么? 答:全国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 13、国务院什么部门具体负责全国的促进就业工作? 答:劳动行政部门 14、各省级人民政府通过什么机制协调解决本行政区域就业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答:促进就业工作协调机制。 15、国家倡导劳动者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提高什么能力? 答: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 16、用人单位有依法自主用人的权力吗? 答:有。 17、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采取什么措施,为劳动者自主创业、自谋职业提供便利? 答:简化程序,提高效率。 18、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合会以及其他社会组织在促进就业工作起什么作用? 答:协助人民政府开展促进就业工作,依法维护劳动者的劳动权利。 二、政策支持 19、国家鼓励各类企业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通过什么途径增加就业岗位? 答:兴办产业或者拓展经营。 20、为多渠道、多方式增加就业岗位,国家鼓励发展哪些产业、行业? 答: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 2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就业状况和就业工作目标,在财政预算中安排什么资金用于促进就业工作? 答:就业专项资金。 22、就业专项资金用于哪些项目? 答:用于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公益性岗位、职业技能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