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频繁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的金融学分析摘要:如今,我国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但是伴随着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物价持续上涨,房价不断飙升,经济逐渐过热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以上问题,中央银行近期频繁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本文通过分析存款准备金制度及其使用原因,对存款准备金率变动的经济后果进行详细阐述,并作出合理建议。关键词:存款准备金率;货币政策;频繁提高;经济后果;对策建议1 引言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投资需求不断扩大,对外贸易增势显著,由此也带动了通货膨胀现象的逐渐加重以及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的不断突显。因此,经济学家不断对经济政策进行分析,力求找出最有效果的经济对策。实践证1明,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在国家经济的宏观调控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不仅能够调整利率水平,影响银行的运营成本及利润,还能够确保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现金对付能力,控制货币供应量。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作为中央银行的重要货币政策手段之一,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广泛研究与关注。 在部分西方国家,由于经济运行背景不同,法定准备金率普遍偏低甚至为零。而在我国,存款准备金率被频繁调整,其中隐藏的实质是社会经济制度的差异。下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存款准备金率的频繁调整做具体分析。 2 存款准备金制度介绍2.1 存款准备金政策简介 存款准备金主要用于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满足资金清算需要以及保证客户存取款等工作中,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做出具体规定,并严格按照规定强制要求其按照规定计提并上缴存款准备金,这部分资2金必须按期上缴,不能被肆意动用。而存款准备金率是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央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存款总额的比率。 存款准备金制度限制了金融机构发放贷款的数额,有力的保证了客户在银行中的提款需要。当中央银行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所需上缴的准备金数额增加,用于投放贷款的数额减少,导致社会信贷总额的减少;当中央银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时,则商业银行所需上缴的存款准备金减少,投放社会的贷款数额增加,使社会可运用的资金来源增多。存款准备金政策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随着金融制度的不断完善,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越来越成为货币政策中的重要内容。它与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共同构成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2.2 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特点 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会直接引起货币乘数3的变化,通过改变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