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综述【摘要】 目的 分析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的概念与相关内涵,总结 2 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测量工具,并分析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内容及效果。方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数据库相关研究,对其进行归纳、分析、总结、概括。结果 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中,在药物治疗之余,还应重视患者自我管理相关问题。合理的应用一些测量工具对患者实施评估,并通过有效措施对患者的教育和引导,以不断提高其自我管理水平。结论 自我管理水平会对 2 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病情和血糖控制效果等产生极大影响,临床应予以重视,并积极的通过有效方式来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关键词】 2 型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测量;管理内容糖尿病是目前最为常见的慢性病类型,尤其是在中老年人群中,该病具有很高的发病率。糖尿病造成的身体多个器官系统的损伤会导致多种临床症状的出现,严重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糖尿病十分常见,已经成为临床发病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类型。尤其是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速,糖尿病患病人数也在不断攀升。发病之后,糖尿病患者会表现出多种临床症状,并极易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出现,影响到患者的身心健康。同时,也容易造成一定的家庭和社会负担,危害极大。2 型糖尿病是常见的糖尿病类型,其临床血糖水平控制情况、预后效果以及生活质量等,不仅与临床不同药物的使用方案相关,更与不同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管理效果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1 糖尿病自我管理概述1.1 自我管理的概念“自我管理”这一概念来源于心理学领域,指的是一定的情况下,不同的个体通过积极主动的方式,不断对自身的心理活动和各项行为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以尽可能的减少各种不良情绪,获得快速发展。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自我管理”这一概念开始被逐渐应用于医疗卫生领域。在医疗卫生领域中,“自我管理”指的是患者通过一定的行为方式来对自身疾病的各种临床症状等进行科学管理和动态监控。进而尽可能的减轻疾病对自身情感以及社会功能、人际关系等造成的不良影响[1]。同时,通过自我管理,患者还可以实现对自身疾病长期、持续、有效的治疗,以获得理想的治疗效果,更好的保持并促进自身的健康。在各类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干预中,也积极的引入了“自我管理”这一概念。美国糖尿病委员会通过研究认为,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是一种患者自我护理模式,其实际管理水平可通过护理行为予以反映[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