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种群的特征》作者及工作单位☆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我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从而体现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的理念,本节课的具体操作就是以让学生亲历种群密度调查和模拟标志重捕法等探究活动来领悟科学研究的方法为设计理念。☆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必修 3 第四章第一节的内容, 是在前面刚学了稳态及其调节机制的基础上,教材进一步从群体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教材对生命系统是分层次进行研究的。在分子水平,研究对象是核酸和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和细胞中的生命现象、本质和内在的规律;在个体水平,研究对象是生物个体能通过自身的各种调节作用来维持稳态,完成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在群体水平,研究对象是从种群和群落的层次来分析生命系统的特征。在自然界中,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我们必须把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的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种群作为研究单位,那么种群作为一个整体,具有哪些不同于个体的特征呢?研究这些特征具有什么意义?教材着重介绍了种群的5 个数量特征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其中样方的选择和确定是本节课的难点。要求学生学会从哪些方面来了解种群并体会群体与个体间的差异,深入理解“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道理。学好本节课不仅为后面探讨种群数量的变化做好铺垫,也为学习群落和生态系统打下基础。☆学情分析??学生在必修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2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应注意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体系进行分析)?1、 知识目标:(1)列举种群的 几个基本特征及其之间的内在关系(2)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2、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2)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3、情感目标:能用种群特征去描述身边的种群,并能对种群的研究提出有建设性的看法;关注人口问题,认同计划生育国策、关注濒危动物种群数量的变化及措施。☆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教学难点: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教学流程示意样方法和自学其它特征标志重捕法小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