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客观地说,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的确有其巨大的负面效应,但是从历史上看, 它也确实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明显的推动作用。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国家,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在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中,官吏选拔制度,尤其是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不仅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中国古代科举制是一种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员的政治制度,是中国古代人事选拔制度发展过程中最成熟、最进步的一个阶段,也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官考试制度。拥有 1300多年的历史,作为一种曾影响中国社会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的政治制度,科举制度尽管废除已近百年,但它对加强当时的中央集权统治、维护国家统一、促进社会繁荣以及缓解社会矛盾等方面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至今仍具有深刻的意义。一、积极影响(一)加强了中央集权统治,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一。实行科举制度一方面把分散的人事选拔全完全回收中央,另一方面又使政权的社会基础更为扩大,适应了中国封建社会中后期强化中央集权的需要。使中国封建社会大一统的观念更加深入人心,增强了维护国家统一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更有利于传统中央集权国家的发展。(二)为封建国家行政机器注入了新的活力,提高了管理效能。自隋唐以来, 历代有作为的将相辅臣几乎都是科举出身的“学而优则仕” 者,如范仲淹、 王安石、 林则徐等等。在这些人才中,大多都意气风发,有的伟大抱负。由此可以看到,科举考试制度为国家选拔了一批又一批较有才能的人士, 为封建统治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封建管理阶层的 新陈代谢。(三)弥补了人才选拔制度的不足,改善了封建社会的吏治状况。科举制度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人事选拔方式上的不足,打破了官僚贵族世家对选官的垄断,通过实行公开报名、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原则,在较大的社会范围中开辟了一条入仕途径。通过科举考试制度, 封建国家官吏队伍中知识分子的比例大大提高,他们中许多人能以封建礼教约束自己, 敢于抵制官场腐败现象,这在客观上促进了吏治状况的改善。(四)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由于科举考试制度为广大学子提供了获取功名的机会,一方面大大激发了中下层阶级的进取精神,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校教育的发展。隋唐以后, 随着时势的不断发展 ,科举制度和教育制度越来越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科举考试的生源主要来自学校,而学校主要为培养应试士子而设立,学校教育的目的主要就是为统治阶级培养所需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