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简介我国海军的舰载火控雷达我国温州号导弹护卫舰,主桅杆前就是舰载火控雷达我国海军的舰载火控雷达作为海军舰艇探测系统,从无到有,从弱到强,有力的增强了我国海军的作战能力。除了火控雷达本身以外,我国海军的舰载火控系统也由原来的模拟式升级为数字式,由单一的火控系统发展为通用型火控系统,并升级为综合火控系统,成为舰载作战系统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海军最早的的火控雷达是351型雷达,它配备在我国海军鱼雷达艇上面,351型雷达是在前苏联列雅雷达的基第 2 页础上仿制的,工作在X 波段,这个波段由于波长较短,所以精度较高,但是探测距离较近,是现代火控雷达经常使用的一个波段, 351型雷达主要用于搜索、跟踪海面目标,保证鱼雷射击的舰艇雷达。通常还兼作对海警戒和导航。安装在鱼雷艇和潜艇上。为满足一定的低空覆盖和方位分辨力的要求,通常采用扇形波束天线。发射脉冲有宽、窄两种,宽脉冲用于搜索,窄脉冲用于跟踪。通过仿制该雷达为我国以后研制舰载火控雷达积累了经验。051型驱逐舰配备的早期343雷达,注意它的天线后面的球状物我国海军大中型水面舰艇第一部火控雷达是343型雷达,该雷达是在前苏联“黄蜂头 ”雷达的基础上仿制的,采用第 3 页线型扫描体制,采用切割抛物面天线,馈源采用旋转喇叭,根据黄蜂头的性能,它对于中型驱逐舰大小的目标可以提供30公里以上的探测距离,跟踪距离也超过20公里,可以自动录取目标数据,并且传递给火控系统,为了提高雷达的电子对抗能力, 343雷达可以工作在两个波段,即X 波段和更高频率的 KU 波段,以前者为主,后者作为备用,为此雷达采用了两个发射机,受限于原型雷达的性能,343雷达的对空性能较差,无法提供目标较为精确的数据,所以需要一个光学测距系统进行辅助,所以天线后面配备了一个光学测距系统和操作员的座位,这样就形成了该雷达天线独特的外形,它也是我国第一代国产水面舰艇最主要的外部特征之一。后期型的 343雷达,注意它的球状物已经取消343型雷达从 1968年开始研制, 1970年完成首批样机试制, 1978年设计定型并投入批量生产,是当时国产大中型第 4 页水面舰艇的标准舰载火控雷达,在051型驱逐舰上,它与ZPJ-1型火控系统相配合,用于对130毫米舰炮进行控制,在053型护卫舰上面, 它与 ZPJ-2型火控系统相配合, 用于对 100毫米舰炮进行控制,343型雷达服役以后,相关厂所根据海军要求对其进行了一系改进,比如采用了频率捷变技术,提...